八、兩足落輕。兩足落重則全身被震動,血脈僨張。且腦部受震動之刺激,腦神經(jīng)不能靜,精神逐因而散亂。故曰落足如落葉,其輕也。
九、用意不用力。人身有一部分用力,其用力之部分,則肌肉緊張,蓋氣血凝聚于其間也。氣血凝聚其間,則此間氣血不流通矣。用意不用力者,全身松開,不用拙力,意 到則 氣行,氣行 血活。氣血流暢,逐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又不用力,則氣不外浮,血往內(nèi)運,久習之,收斂入骨。骨髓充實,自得真正內(nèi)勁。
十、上下相隨。足動、腰動、手動、眼神亦隨之動,謂之上下相隨,總須完整一氣。
十一、內(nèi)外相合。太極拳之主旨,在于以神運體,以體養(yǎng)神,神在內(nèi),體在外,必內(nèi)外相合,始能內(nèi)外兼修。若神與體逴。失其旨也。
十二、綿綿不斷。綿綿不斷者,即天行健,自強不息之義也。斷則息矣,且斷續(xù)之際,力不貫串,易為人所乘,綿綿不斷,自然無懈可擊也。
十三、動中求靜。儒釋道三教,有靜坐之法,皆靜中求動也。惟身體靜而后知血脈之動是否合度,思想之動是否合理也。太極拳則動中求靜焉。隨身體手足之動注其目光于一點,循環(huán)不已,使之無暇他顧,精神自然而靜,靜則不散不亂,常守其規(guī)。習慣成自然,若遇外悔之來,雖目不及見,身不及觸,精神早已感覺,即能自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