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急救該怎么做(2)

  心理急救通常在創(chuàng)傷發(fā)生后72小時內進行。在心理急救階段穩(wěn)定當事人內心的平衡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救援者,我們要盡可能的給予當事人充分的安全感和確定感。

  首先,要傾聽和理解當事人,如果當事人希望講述受傷過程,那我們只需要安靜的傾聽;如果當事人不愿意傾訴,切不可強迫其講述創(chuàng)傷的詳細經歷。

  其次,了解當事人當下的需要,為其提供實用性的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工作,包括日常用品、生活所需,以及種種醫(yī)療救助。盡可能提供精確的、被及時更新的關于災難的信息、受治者自己身體狀況的信息、其家人親屬狀況的信息等,避免讓當事人處于不準確或者令人不安的信息。

  后,要盡可能的提供給當事者與其家人、朋友、單位等社會資源、支持系統(tǒng)建立相應的聯系。如果是受傷者是兒童,由于孩子常常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可能拒絕與他人交流,那么作為救援者,我們更應該謹慎安撫,切忌強迫其與他人溝通,可通過繪畫、游戲、閱讀幫助其轉移注意力。此外,能夠讓其盡快回復學校生活將有利于其康復。

  如果當事人情緒激動、煩躁、緊張,可給予催眠、呼吸訓練、想象放松訓練等幫助情緒放松下來。必要時可請精神科醫(yī)生給予適當藥物,幫助其盡快安靜下來,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對于受傷較輕、愿意傾訴以及自己雖未受傷卻目睹災難的人,可以通過交談來減輕心理壓力,這樣的交談通常在事件發(fā)生后48小時之間開始,可以其討論自己的所見所聞,內心感受、自己的反應,獲得的支持和安慰、自身存在的資源。

  創(chuàng)傷發(fā)生之后,面對當事人,我們盡量避免用如下安慰的話語:“ 我了解你的感受”、“你應該盡快走出這個陰影”、“你會盡快好起來的”、“你需要放松”、“你要堅強些”、“你還活著,這很好”、“一切都會按照預期好起來的”、“你是很幸運的”等。這類話語常常會讓當事人感到更加無助、虛弱。

  從根本上講,我們還是要充分相信人類的自愈能力,面對災難經歷者,我們能提供的除了謹慎、細致、耐心,更需要的是尊重、保護、和安定。

  一定要記住,當事人當時、當下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也是當事人的需要。在災后危機干預這樣的人道主義救援中,大多數時候,救助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往往比專業(yè)知識更能實現救助目的,此為根本救助。

好人綜合征 好婚姻 心理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梢钥吹街?..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