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也是一種心態(tài)(6)

  隱性憤怒

  包括隱忍型、自責型和習慣型

  隱忍型的憤怒者即使內心再生氣,表面也會風平浪靜,這可能是因為從小受到隱忍的教育或受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擔心發(fā)怒會失去聲譽、朋友、工作、婚姻等。但是隱忍憤怒的后果是,有人會以自毀、自殘的方式發(fā)泄怨氣:或者為別人侵犯自己開綠燈,給別人得寸進尺的機會。

  自責型憤怒的人習慣大包大攬別人的錯誤,“他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沒能及時給他幫助:”造成這種隱秘憤怒的原因,有可能是他們在幼年時自尊受過重創(chuàng),他們發(fā)現對自己生氣要比對別人生氣容易:如果長期將憤怒藏在心里,就會對自己失望、不滿,嚴重者還會患上憂郁癥。

  習慣型憤怒的癥狀是對一件小事大為光火。他會說,“你為什么總是借我橡皮,你不能自己買一塊嗎?”在這種不滿背后有可能潛藏著他不敢正視或不曾意識到的怨恨、遺憾、挫敗,于是遇到同樣的小事,他就會習慣性地發(fā)怒。

  我的情緒我做主

  這幾年,情緒管理一詞日益流行。所謂情緒管理,就是善于調節(jié)情緒,適當排解生活中的矛盾和負面情緒,以樂觀的態(tài)度,及時緩解心理緊張。

  要想管理情緒,就先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與朋友約會,若對方遲到,就不問青紅皂白,冷言相向。這時應該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么,我為什么這么做?”只有先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才能做出恰當的處理。僅對負面情緒有所認識還不夠,還要學會適當表達情緒。不恰當的表達,如指責,只能引發(fā)對方的反擊,使吵架升級。這時,應該嘗試恰當地提醒對方,把在等待時的擔心傳達給對方。后還要學會以適宜的方式緩解情緒:如果采用錯誤的方式,比如暴力、飆車、自殘等,只能使人暫時逃避怨氣,事后反而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治怒”小方

  1、研究表明,爆發(fā)式憤怒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2秒,如一場暴風雨,來得快去得快。在這關鍵的12秒里,可以嘗試深呼吸,或在心中數12下,數完了,憤怒可能就消失了。平時,可以通過鍛煉的方式發(fā)泄情緒,比如跑步,可以消耗多余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有助于平和情緒。

  2、留意憤怒的跡象,比如攥拳、緊咬牙關、來回不停地走。在感到憤怒爆發(fā)前,在心里進行自我對話,演練表達不滿的各種方式,以減少怒氣,或者避免當真正看到朋友后進行尖銳的嘲弄。

  3、許多人認為憤怒給人以優(yōu)勢,讓他們具有優(yōu)越感,事實恰恰相反。當人傾吐怨言時,會再次回憶自己不愉快的經歷,變得更加憤怒。所以,表達憤怒時,應該以一種積極的、有建設意義的語言進行反擊;或者進行理性思考,考慮怎樣才能以一種良好的方式應對。

  4、對于自責型憤怒,可以列一張自身的優(yōu)點清單,提高自信,并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對這件事情負責”,不必把無關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也不要沉湎于過去所受的侮辱或委屈中。

  5、對于習慣型憤怒,可以寫“憤怒日志”,監(jiān)控使自己憤怒的因素,在生活中學習辨認,避免觸發(fā)憤怒的扳機,要敢于直面內心深處真正的憤怒來源。

  6、與其曲折地表達不滿,如故意拖延工作或者故意遲到,不如自己爭取權益,鼓足勇氣和老板開誠布公地談談不滿所在,爭取老板的理解和支持。

  反手訓練法

  犯罪學家和社會學家一直認為,人們在自控力極低時很容易施暴。然而,長期的自我控制訓練可以很好地控制沖動行為。根據美國心理科學學會雜志《心理科學近期趨勢》刊登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訓練使用反手(不經常使用的那只手)有功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只需2個星期的反手訓練,就能夠減少沖動行為。具體操作是:“右撇子”可以練習用左手操作鼠標、泡咖啡、寫字等動作,反之亦然。

  結語:有些人遇到事情,常常不能夠冷靜,愛發(fā)火,其實這樣并不利于人與人的交往。應該學會適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文章原載于《健康博覽》、《健康世界》,刊號:2012年第04期,作者:鄧公明、史宇、Teresa,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yǎng)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優(yōu)越感 爆發(fā)型 說話的藝術、駕馭您的憤怒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常可以看到煮...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