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先吃主食。主食是種“天然消化藥”。北京朝陽醫(yī)院營養(yǎng)師宋新解釋,米飯、面條等主食屬于碳水化合物,易被消化,而且容易讓人有飽腹感,先吃可以避免吃得太多,還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對食物進行消化,進而刺激胃酸分泌,增強胃的消化能力。粗糧是主食首選, 它富含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還能讓多余的脂肪排出體外。
5.彎腰三次。飯后適度做一些彎腰的動作,能使胃部前傾,讓食物進入胃竇,促進排空,加速消化。每天飯后緩慢90度彎腰3次,每次1—2分鐘。需要提醒的是,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人,不宜使用這種方法。
6.邊散步邊揉肚子。“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每天飯后半小時,散步20—30分鐘。邊散步邊揉肚子,能促進胃腸血液循環(huán)和胃液分泌,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揉肚子時五指并攏,以肚臍為中心,兩手掌旋轉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圈,正反方向交替進行,每次15— 20分鐘,以肚皮發(fā)紅有熱感為宜。揉肚子時力度要適中,盡量穿著棉質無扣的上衣,以免紐扣阻礙按摩或產生靜電。
規(guī)律的日常飲食有助于提升消化系統(tǒng)能力,其實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應該有一個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這樣才是身體永葆健康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