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形養(yǎng)生
中醫(yī)認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y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動形養(yǎng)生的觀點則來自于“天人合一”的理論。先秦的《易傳》將宇宙天道運行變化的自然屬性投身于人生,歸納出“動而健,剛中而應”,“剛以動,故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也包括以運動的觀念來對待和養(yǎng)護人類自我生命和身體。>>>中醫(yī)養(yǎng)生9竅門 延年益壽飽滿精氣神
在這種主動養(yǎng)生思想影響下,一些占代養(yǎng)生家反對“靜息將養(yǎng)”,主張運動強身。
《呂氏春秋》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
明代顏元則明確指出,“一身動則一身強”,“養(yǎng)身莫善于習動,夙興夜寐,振起精神,尋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壯,但說靜息將養(yǎng),便日就惰弱”。他們認為,人體的各種器官組織都處于恒動狀態(tài),通過運動形體,活動關節(jié),以保持機體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可達到抗老延壽目的。與動形養(yǎng)生觀點相一致的是,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提出的“生命在于運動”。此說一時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