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勁在太極拳的實際形成
化勁在人體上的形成
現(xiàn)以平圓單推手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把人體的相關部分看成是一個輪軸結構,作為形成化勁的載體。圓軸由脊柱連同腰部和胸部組成,能靈活轉動;輪子由手掌和手臂組成,手掌相當于輪緣的一小段,手臂相當于輪子的輻條,手掌和手臂要保持足夠的?勁,像輪子那樣富有剛性,能承受壓力。
化勁的操作和形成分為兩個階段,同前面基本相同,但也有所區(qū)別。
第一,引進即蓄勢階段,目的同前。
用我方手掌將對方手掌向我方胸前部位誘導,停留在胸前,并和胸口保持一定距離。引進要有主動意識,特別是要使對方手掌上的作用力對正我方身體的中軸線,雙方的手掌要相互作用,使我方手掌上的?勁同對方手掌上的按勁相互平衡;如對方繼續(xù)發(fā)力,我方搶先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化走即爆發(fā)階段,目的同前,分兩步。
化走的第一步,對“輪子”施加干擾力,但施力的方式有所不同,這個干擾力不是一般的作用力,而是一個人體內部的作用力,通過人體的肌肉和骨骼系統(tǒng),使腰部突然轉動一下,從而形成一個干擾作用。推手時所謂的“轉腰”就是施加干擾力。在這個干擾力的作用下,對方手掌上的作用力受到“輪子”即我方手掌的撥動。這是一種以小化大、四兩撥千斤的表現(xiàn)形式。
化勁的第二步,雙方手掌相互作用,就是前面所說的外力推輪子,反過來輪子又推外力,后的結果是:我方的手掌作為“輪子”不斷地轉動,而對方的手掌作為外力就不斷地改變方向。這里要強調的是,在輪子啟動后,化走的動力完全來自對方,我方手掌的作用只在于提供?勁,充當“輪子”,扮演借力還力的角色,其它的動作都是多余的。
上述的化勁主要是通過人體的腰部形成的,稱為腰化。人體的肩部也能形成化勁,稱為肩化。肩部有關節(jié),按其力學性能,相當于球形鉸鏈結構,它作為化勁的載體,能形成空間方向的旋轉運動,化解空間方向的作用力。此外還有肘化和腕化,大同小異。
結語:太極真的是博大精深,所涵蓋的內容不光光是“天文地理”,重要的是,太極給老年養(yǎng)生甚至現(xiàn)在年輕人的養(yǎng)生帶來了很多的啟發(fā),我們在學習太極的時候,得學習其中的一些精要,了解其真正內涵,才能步步到位,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