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除動脈血壓低于正常外,常伴有全身乏力、頭暈、易疲倦、出汗、心悸等癥狀,當長時間站立或者由臥位(或坐位、蹲位)轉為立位時,上述癥狀更為明顯,甚至昏倒。低血壓病又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急性低血壓多見于各種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礙。慢性低血壓可有遺傳傾向,也可繼發(fā)于某些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營養(yǎng)不良、內分泌功能紊亂、傳染性疾病恢復期以及使用某些降壓藥時,常伴有相應的不適和檢查異常。由此可見,年輕女性僅動脈血壓低于正常,而無任何自覺癥狀并不屬于病態(tài)。
一、西醫(yī)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tài)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應定期隨訪,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tài)在一定情況下,可能轉變?yōu)榈脱獕翰?,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只是早期未能發(fā)現(xiàn)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tài)。
2、原發(fā)性低血壓病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1)飲食營養(yǎng)方面應給予高營養(yǎng)、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
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2)適當參加運動和醫(yī)療體育
如醫(yī)療體操、保健操、太極拳、氣功、按摩以及理療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壓。
(3)對于上述治療無效
且臨床癥狀嚴重者,可酌用小劑量激素,如9-a氟氫可的松0.1mg/d開始,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本藥具有水鈉潴留作用,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壓。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麻黃堿(15~30mg,1~3次/d)和鹽酸士的寧肌內注射。此外,根據臨床癥狀可予以對癥治療。
二、中醫(yī)
中藥治療:中醫(y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一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紅少津咽干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yǎng)丸等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