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針灸意外處理方法
醫(yī)生提到,常見的針灸意外包括患者暈針,施針不當導致針體斷裂,部分針體留在患者體內,止血不當導致皮下毛細血管出血不止引起的瘀斑等。
1、 暈針:遇到患者暈針應當立即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使患者平臥,注意保暖,輕者仰臥片刻,給飲溫開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可刺人中、素髎、內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即可恢復。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細微,脈細弱者,可考慮配合其他治療或采用急救措施。
2、 針體斷裂:因為針灸的針比較細的緣故所以可能會出現斷裂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患者不要緊張,防止斷裂的針陷的更深。如果斷裂的針有一端孩子體外,那就可以直接用鑷子取出,如果斷針已經陷入體內就要通過外科的手術取出。
3、 皮下瘀斑:人體的一些部位由于肌膚比較的薄,血管也比較多,所以在針灸完之后按壓傷口的時間也要相對長一點。因為如果按壓的時間不夠就會導致血流不止,很容易造成皮下瘀斑,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要盡快的用冰來敷傷口,或者用熱毛巾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針灸時7大注意事項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fā)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qū)、胸背、腎區(qū)、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qū)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fā)揮針灸的作用。
總之,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yī)者對病人認真負責,嚴肅細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預防事故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結語:針灸雖然是中醫(yī)的一種,但是也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常見的就患有凝血障礙的人不適合針灸,因為針灸雖然身上的傷口特別小,一般人很容易就能恢復,但是凝血病的患者會一直流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