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種類繁多,有楊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等,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了前面的幾種太極拳,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吳式太極拳45式教學(xué)片,下面一起來觀看一下吧!
簡介
吳式太極拳是眾多流派中的一種拳路,以動作柔和著稱,拳架大小合適,寧靜自然,在做推手動作是,看似靜止卻已經(jīng)發(fā)力了。吳式太極拳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以吳鑒泉為首,其主要傳人有吳公藻、吳公儀、吳英華、馬岳梁、徐致一等,北派的主要傳人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趙鐵庵、修丕勛、彭廣義(仁軒)、楊禹廷,以王茂齋為首。
內(nèi)容
1)拳套(或稱套路):傳統(tǒng)為108式,分慢架(或稱關(guān)節(jié)拳、方架)及快架(或稱圓拳、貫串拳、老架),吳氏五代孫吳光宇為符合國際比賽而制定54式套路。
2)刀:傳統(tǒng)太極刀為比較幼身之單刀(見陳小旺所著之“中國陳氏太極拳”),然吳氏之太極刀自吳鑒泉一代采用較闊身之鬼頭刀(或稱大刀)。據(jù)四代孫吳大新言,鬼頭刀之優(yōu)點為一、刀背之突出點令作背刀動作時更能掌握身體對刀的感覺;二、較有利加入左刀推刀之動作及三、較重之鬼頭刀更能發(fā)揮以刀法鍛煉發(fā)勁之目的。吳氏太極刀共108式,另有雙刀。
3)劍:上海以馬岳梁主持之上海鑒泉太極拳社劍式為兩路,分別稱乾坤、七星;香港以三世孫吳公儀主持之香港鑒泉太極拳社則合二路為一路,共108式,招式基本相同,兩者皆另有雙劍。
4)槍/桿:共兩路:二十四式槍長六尺,為地上所用;十三式槍為十三尺,為馬上所用,亦可以槍鍛煉發(fā)勁與身體之協(xié)調(diào)。
5)內(nèi)功/氣功:吳氏太極拳有關(guān)之氣功種類繁多,包括各種氣功、拳式定椿及站禪等。
6)推手:有四正、四隅、進退步、斜角步、連環(huán)步、俯仰、滾肘、中原、懶牛筋、九宮步、大履步及采浪花等。
特征
吳式太極拳的特征可概括為:剛?cè)岵?,守靜制動,動作緊湊,舒展細(xì)膩,與太極陰陽理論相吻合。
修煉事項
修煉時須注意:
(一)中正:每一個姿勢務(wù)求端正,忌偏斜。重心必須穩(wěn)定,開合必須講究虛實對稱。尤其是三盤(胸臂以上為上盤、腰胯為中盤、腿為下盤)功夫必須協(xié)調(diào)。要注意以腰胯為全身之樞紐,下盤是基礎(chǔ),上盤則以頂頭懸(虛領(lǐng)頂勁)作為綱領(lǐng)。中正即《十三勢歌訣》中說的“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二)安舒:安舒的要領(lǐng)就是自然,切忌牽強。要求“神清氣和、體靜身柔”。練拳時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動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穩(wěn)、深長。我想在這里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常??梢月牭饺藗冋f,練拳要“放松”,應(yīng)該指出,正確的提法是“似松非松,將展未展”。這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法則。我們常說的“太極勁”,即是出于“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也就是《太極拳論》上說的“得機得勢”。做不到這一點,就會導(dǎo)致“身便散亂”,弊病出于腰腿。
安舒還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即是“氣沉丹田”。如果在練拳中達不到安靜的要求,也就無法做到“氣沉丹田”。
(三)輕靈:練太極拳必須遵守“輕靈”法則。《太極拳論》開始就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輕靈是相對于重濁而言。這是太極拳區(qū)別于其他武術(shù)的為重要之處。
在《太極拳論》中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釋“輕靈”的重要性。這兩句話的意義何在?眾說紛紜。我個人認(rèn)為:這兩句話的含義是指以輕靈為法則,在練拳中產(chǎn)生的“靈敏度”。就像一臺靈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樣,在天平的一側(cè),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應(yīng)。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應(yīng)越是靈敏。
(四)圓活:一般練太極拳者對“圓活”的理解都有偏頗的一面。圓活所表現(xiàn)的,絕不僅是“形(即拳架)”的一個方面。
形圓,僅是學(xué)拳的初始階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達到的;意圓,則更難也,這個階段并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我將這兩個階段譬喻為“升堂、入室”。
能練到“神圓”的,則是鳳毛麟角。
圓活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1.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xù)處。
2.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立如平準(zhǔn),活如車輪。
3.以心行氣,務(wù)令沉著。以氣運身,務(wù)令順?biāo)臁R鈿忭殦Q得靈,乃有圓活之趣。
這三個階段是必須跨越的,否則,就無法談及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