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法:孕婦以及月經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用左右手掌著力,連續(xù)不斷地拍打肚臍窩100~200次。操作時,腕關節(jié)固定或微動,以肘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為中心。操作者可在腹式深吸氣后進行,拍打之力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連續(xù)反復幾次即可終止。身體健康者還可適當增加拍打次數和力量。另外,拍打時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五指并攏。在拍打時要平穩(wěn)而有節(jié)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準確一致。作用:經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功效。
涌泉穴
屬性:是人體少陰腎經上的要穴及人體長壽大穴之一。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意義:涌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涌泉如山環(huán)水,維護中氣氣場,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作用: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主治:推搓涌泉穴療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余種疾病。
操作方法
揉按拍打法: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處,作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涌泉穴,好以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熱水浸泡法:也可用熱鹽水浸泡雙腳涌泉穴。熱水溫度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30分鐘。
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特別是對患有慢性腎病,同時表現為浮腫、腰酸腿冷、渾身乏力的患者效果為明顯。
操作方法
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對于腎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按摩雖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有助于滋陰補腎的七大穴位
我們現在都知道補腎不僅僅是男人的事情,還有女人的事情。那我們不僅要靠食療來滋陰補腎,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按穴位。下面一起來學學吧!
1、腎俞穴:強壯腎氣
腎俞穴是腎經的主要穴位,經常按壓可以強壯腎氣,增強腎的功能,尤其對月經不調、性冷感有幫助。因此,月經不調的女性不妨試試按摩腎俞穴,以調脫月經不調的煩惱。
位置:腎俞穴與命門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個。
原理: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上行顴部,交會于頭頂。由頭頂分出支脈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脈)由頭頂入內絡于腦、出于項,入肩胛分為兩支下行,主脈1由肩胛內側夾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絡于腎、屬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脈2經夾脊旁過臀部。
主脈2由肩胛內側過肩胛下行至髖關節(jié),沿大腿后外側下行與支脈2會合于中,向下過腓腸肌出外踝后側,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側,下接足少陰腎經。
2、承扶穴:強化陰道收縮力
中醫(yī)認為,承扶穴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從此處經過。經常按壓承扶穴,可以強化陰道的收縮力,增加對性的感受力。因此,常按摩刺激承膚穴可治療性冷感。
位置:在臀部橫紋線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溝中心點,這里是性感帶為密集的地方,指壓時可以用力些。
原理: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上行顴部,交會于頭頂。由頭頂分出支脈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脈)由頭頂入內絡于腦、出于項,入肩胛分為兩支下行,主脈1由肩胛內側夾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絡于腎、屬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脈2經夾脊旁過臀部入?中。
主脈2由肩胛內側過肩胛下行至髖關節(jié),沿大腿后外側下行與支脈2會合,向下過腓腸肌出外踝后側,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側,下接足少陰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