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歷史
中國古代足球
足球運動,早的起源在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蹴鞠”或名“塌鞠”。早的說法見《戰(zhàn)國策·齊策》:“臨富甚福而實...塌鞠”。到了漢代,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蹴鞠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幾乎是萬人空巷。而且蹴鞠成了宮廷的主要體育活動。漢高帝劉邦的父親初入皇宮時,曾因沒有球踢而一直悶悶不樂。后來劉邦特意為劉太公建造了“新豐宮”,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鄉(xiāng)的人一起蹴鞠取樂。這樣的環(huán)境,也造就了漢武帝、漢成帝這樣的“帝王球星”。另外,蹴鞠還成了軍隊訓練的內(nèi)容之一。
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時期。比起漢代,此時的蹴鞠又有了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首先是“充氣球”的出現(xiàn),再次是球門的發(fā)明。其時的球門分為兩種,一是球場內(nèi)設置兩個球門,兩端個一個,A打B的門,B打A的門,運動量大,競技性比較強,類似現(xiàn)代足球;另一種是在球場的中央設置球門,AB雙方共享,球門高,進口小,估計只有拔絲疼那樣的才會進得去。另外,還有不同球門的踢法,種類很多,有一人自踢,兩人對踢,還有多人花樣踢法。當時,唐代的MM們玩的一般都是非對抗性的蹴鞠,她們也就成了世界上早的女足球員了。
到了宋代,兩個球門的踢法已經(jīng)不見了,主要流行一個球門或是不用球門。這種方式運動量不大,然而技術性和娛樂性都增強了。踢法是:先由A隊球頭踢球過門(門高估計三丈高、一尺寬),B隊球員得球后,傳給自己的球頭,由球頭射門,把球踢過門去為勝。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由于民族風俗的關系,十分喜歡在冰上蹴鞠(早的冰球運動)。玩時分為兩隊,每隊數(shù)十人,球擲起后,兩隊爭踢,以球在自己本方隊員的腳下傳遞為樂。這個有點像我們玩球時的倒腳,只是我們是幾個人傳遞,中間一人搶,通常都是“累個半死”方罷休。
新中國成立后的足球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家隊曾集體去匈牙利留學,并與1958年回國,可惜沖擊1958年世界杯決賽圈失敗,打擊不小?;蛟S這應該算作中國足球在整個20世紀的第一大事,它背后的深遠意義,絕不僅僅是第一次整支國家隊出國留學,第一次出現(xiàn)外籍國家隊主帥這么簡單。重要的,是它為中國培養(yǎng)了第一批現(xiàn)代足球的骨干,李鳳樓、陳成達、年維泗這批人,日后不但成為國家隊主力,更長時期地占據(jù)中國足球的統(tǒng)治地位,他們自身的素質(zhì),能力,魄力在此后幾十年里直接影響著中國足球的發(fā)展,主宰著中國足球的命運。而他們言傳身教出的后代,無論是在當球員,當教練還是主管領導工作方面都深深帶有前輩的烙印,因此,這批人成為近代中國足球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當代所提及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足球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