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賽分類
爭先賽==個人追逐賽==團體追逐賽 1公里和500米計時賽==記分賽==凱林賽 奧林匹克競速賽==麥迪遜賽==淘汰賽
一、爭先賽
定義:爭先賽是一種場地比賽,它從1/4賽開始,由2名運動員進行三戰(zhàn)兩勝的比賽。
如有必要,可以進行一個確定資格的“200米記時賽”,目的是確定參加爭先賽的運動員。
在世界杯上,18名男運動員和12名女運動員有資格參加爭先賽。 在世界錦標賽上,24名男運動員和12名女運動員有資格參加爭先賽。
為了決定以后的賽次,進行距離為200米的個人記時賽。
由前一年世界錦標賽上列前八名的運動員,以名次相反的順序列在后出發(fā)。其他運動員的出發(fā)順序由簽決定。
二、個人追逐賽
定義:個人追逐賽是在固定的距離上,兩名運動員各從場地相反方向的垂直兩點出發(fā),然后盡力相互追趕的比賽。
比賽應該是:-男子比賽4公里;-女子比賽3公里;-青年以由參加其他場地項目運動員組成。在這一條件限制下,團體隊伍的組成可能因比賽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三、團體追逐賽
定義:團體追逐賽是一種分別由4名運動員組成的兩支自行車隊從垂直相反方向出發(fā),相互追逐,進行4公里距離的比賽
比賽組織:除非另有說明,個人追逐賽的規(guī)則同樣適用于團體追逐賽。
參加團體賽的各隊可以由專門參加這一比賽的運動員組成,也可以由參加其他場地項目運動員組成。在這一條件限制下,團體隊伍的組成可能因比賽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四、1公里和500米計時賽
定義:《公里》或《500米》比賽指的是采用原地出發(fā)形式進行的一種個人計時賽。
在世界杯和世界錦標賽上,這個比賽的比賽距離男子是1公里,女子500米。
比賽組織:在世界錦標賽上,每名參加者都是單獨在跑道上完成比賽。由裁判員確定出發(fā)順序。
在世界錦標賽上,上一年度世界錦標賽的前10名運動員以倒數(shù)順序編排后出發(fā)。其他運動員的出發(fā)順序由抽簽決定。
五、記分賽
定義:記分賽是一種以運動員在完成比賽距離途中和后的沖刺所得分數(shù)來決定名次的特殊比賽。
比賽組織:根據(jù)報名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人數(shù),裁判可以組織資格賽,并且決定每組的運動員的數(shù)目。
途中沖刺每2公里進行一次,就是接近2公里的跑道圈數(shù)。
在250公里跑道上第8圈進行,在333.33米的跑道每6圈進行,等等。
世界錦標賽上的比賽距離如下:男子組決賽40公里;女子組決賽24公里;男子青年組資格賽16公里,決賽24公里;青年女子組資格賽10公里,決賽20公里。
5、BMX
小輪車(BMX)運動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亞,在很短的時間里它便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美國。
那些對越野摩托車可望而不可及的青少年而言,這項運動可以使他們體會到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駕車飛馳的美妙感覺。
雖然使用的是自行車,但不妨礙他們充分體會那瞬間的撞擊所帶來的刺激與興奮。對于青少年來說,BMX的花銷相對低廉而且也不用去離家太遠的練習場。
70年代初,美國建立了早的BMX組織,這也被認為是BMX成為正式運動項目的標志。
在其后的十年間,小輪車運動又傳入了其他一些國家。1981年4月國際BMX聯(lián)盟正式成立,1982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BMX錦標賽。
到這時BMX這一獨特的運動項目便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fā)展起來。由于這項運動與自行車運動有較多的相似,1993年BMX正式成為自行車運動大家庭的一員。
繼美國之后在歐洲,澳洲的一些國家BMX也有蓬勃的發(fā)展。但美國仍是這個項目的超級強國。
小輪車在近幾年傳入我國,在幾個大城市也擁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愛好者。
小輪車發(fā)展至今,已經脫離了單一在練車場中進行比賽,而發(fā)衍生了更多的項目。
具體分為五種
第一種是原始的泥地競速比賽。
第二種(DIRTJUMP泥地跳躍比賽),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進行跳躍花式比賽。
第三種稱為(STREET 街道)利用模仿街道障礙的道具場地進行比賽。第四種(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場地 里進行跳躍花式比賽。
第五種(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里利用BMX車做各種平衡滑行的動作進行比賽。
平地花式是基礎的,也是重要的,它的動作有上百種,其中基本的是車上靜平衡,如后輪點地跳,前輪點地跳,擦輪,定車,飄,過橋等。
初學者在提高靜平衡能力后才能練習更高難度的動平衡,即在自行車運動中做動作。
BMX的車身一般采用合金制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沖力。
設計上也有許多的特殊之處,如不受車閘線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轉動的車把,前后輪都有可供腳踩的“火箭筒”等。
一輛車只要環(huán)一些小的零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玩法,可以滿足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