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女性月經結束后的第1天到第7天,身體大量分泌雌性激素、全身生理細胞活躍、新陳代謝加快,處于一個內在巔峰狀態(tài),亦稱女人的“黃金七天”,此時進行任何調理都會事半功倍!
在女性月經期間,很多人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情況。因此,在經期到來前三天,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決定運動形式,以較為輕柔、舒緩、放松,拉伸的運動為主,如冥想型瑜伽、穩(wěn)邁舒運動按摩、初級的形體操,或只是在家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經期第五天,身體開始恢復,此時可以開始進行慢走、慢跑等有氧運動。不過,還是要避免一些球類及負重較大的運動。
通過這些輕運動幫助身體血液順利流通,緩解壓力。運動期間,一定要避免對腹腔施壓、避免將腿位抬得過高。如果感到疲勞或發(fā)現(xiàn)出血量突增或暴減的情況,需立即停止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保持私處的清潔,使用可有效抑殺婦科病致病病菌的洗液,不僅在清潔私處的同時有效抑殺病菌,還可增加私處自身抵抗力。女屬陰,女性的生理結構比較復雜,身體各器官比較脆弱,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婦科器官的生理和結構紊亂,進而引發(fā)婦科病。婦科常見的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體寒肢冷、痛經、月經量少、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治療配合中藥按摩、足浴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還可通過足部反射區(qū)的刺激,常用的是穩(wěn)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xié)調運動,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并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效果,可有效調節(jié)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功能,緩解月經失調。達到防病、保健、強身的目的。
中醫(yī)治療
中醫(yī)學認為治療月經量少應先明確病癥原因,即可對癥施治。中醫(yī)認為經水出于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于補腎。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而疏肝理氣的目的則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郁結之主癥。
分型治療
1.血虛治法:養(yǎng)血和營調經
方藥
黨參12克 黃芪12克 茯苓12克炒白術10克 大白芍12克當歸9克 川芎6克 熟地12克 仙靈脾9克 山茱萸9克 雞血藤12克加減:脾虛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陳皮6克;經期者,宜加紅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隱冷者,加文葉9克、烏藥9克。
2.腎虛治法:補腎養(yǎng)血調經
方藥
菟絲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當歸9克 熟地10克 淮山藥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靈脾10克 補骨脂9克加減:經期加莪術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烏藥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