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曼生十八式 紫砂壺之曼生十八式的鑒賞(13)

  曼生十八式之石瓢提梁壺

  壺身銘文:煮白石泛綠云一瓢細(xì)酌邀桐君 曼銘

  煮白石,田藝蘅《煮泉小品》:「緒談」:「擇水中潔淨(jìng)白石,帶泉煮之,尤妙尤妙」。

  綠雲(yún),宋吳淑《茶賦》:「其功若神,則有渠經(jīng)薄片,西山白露,雲(yún)垂綠腳,香浮碧乳」。故茶可稱綠雲(yún)。

  瓢,陸羽《茶經(jīng)》引晉舍人杜毓《荈賦》:「酌之以匏」,匏,瓢也??陂煟i薄,柄短。

  桐君,宋吳淑《茶賦》:「烹茲苦茶,桐君之錄尤重」。桐君,黃帝時人,嘗採藥求道,止於浙江桐廬縣東山,隈桐樹下,因名。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以為君臣佐使。撰《藥性》及《採草錄》。

  白石者,乃白石茶也。據(jù)《云林遺事》記載:“倪元鎮(zhèn)素好飲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何真粉成小塊如石狀,置于茶中飲之,名曰清泉白石茶。”

  綠云者:以清泉煎煮白石茶,那茶湯清澈明亮,白花浮在碗面,熱氣裊裊而上,猶如流起的綠云也。

  桐君,相傳黃帝時人,嘗采藥求道,行醫(yī)濟世,在浙江桐廬縣,東山灣大桐樹下,結(jié)廬棲身,有問姓名者,但指桐下茅廬以示,時人尊稱為桐君,

  品飲清泉白石茶,何以定要相邀桐君一起品飲呢?原來此君雖識草木金石性味,并撰有記錄茶事的《桐君錄》但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所云:“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錄哪知味”。傳說中神龍氏嘗百草以茶解毒,但沒有煎飲過,桐君記錄茶事,卻沒有品過茶的滋味,現(xiàn)在要品飲倪瓚創(chuàng)制的這種“白石茶”并得其真趣,自然要邀請這位“有錄哪知味”的桐君了。

  石瓢提梁典故

  曼生自幼受茶道熏陶,對中國茶的研究頗有造詣。一日興起,翻讀《桐君靈》,以究茶湯之藥效,恰有好友詩人錢菽美到訪,曼生以新制石瓢壺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隨口曰:石瓢乃曼公最為鐘愛之壺型,何不置提梁于此壺,以觀其效?曼生心動,并致謝好友曰:一語驚醒夢中人,吾又得一新壺矣!遂依石瓢壺繪之,去壺柄,設(shè)提梁,幾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壺。而其間經(jīng)歷了閱《桐君靈》,好友到訪煮白石茶以待,曼生不禁靈感乍現(xiàn),妙筆生花,為壺題銘“煮白石,泛綠云,一瓢細(xì)酌邀桐君。”而石瓢提梁也成為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有所重復(fù)的造型,可見曼生愛石瓢之深。故兩款石瓢均成傳世紫砂之唯美經(jīng)典。

  此壺意境深遠(yuǎn),融通古今,寓意壺主人熱情好客,以致高朋滿座,尤以壺身銘文最具文化氣息,耐人尋味。其造型風(fēng)格可謂縝密,意象欲生,造化已奇。皆因其匠心高妙,所以真現(xiàn)密隱,所謂天衣無縫,一片化機。

相關(guān)閱讀推薦:
紫砂壺 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的鑒賞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xué)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chǔ)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chǔ)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dāng)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