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溝、中注、帶脈、血海、腎俞、太溪。
操作
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據(jù)癥型酌加配穴3~4個(gè)。每次均留針半小時(shí),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每次療程間隔5天。
三、體針〈之二〉
取穴
主穴為天樞、中睆、大橫。
配穴
曲池、合谷、膏肓、內(nèi)庭、三陰交。
操作
天樞、大橫接電針儀,然后持續(xù)通電15~20分鐘,每日獲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四、芒針
取穴
肩禹透曲池、梁丘透髀關(guān)、梁門透歸來(lái)。
操作
選28號(hào)3吋長(zhǎng)的芒針備用,每次每穴都要扎針。
五、艾灸
取穴
主穴是陽(yáng)池、三焦俞。
配穴:地機(jī)、命門、三陰交、大椎。
操作
每次選主穴與配穴各一個(gè),用隔姜灸扎針。
耳穴埋針效果貼敷更好,只是如果針具消毒不嚴(yán),容易造成感染,另2種體針效果大致與耳針相似,芒針的操作則比較困難,主要適用身體較強(qiáng)壯的肥胖者,減重效果也其它方法高。至于隔姜扎針的艾灸法,不易操作療效也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