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氣貫注于兩肩骨縫之中,則肩自沉,氣由兩肩骨縫而行于兩肱之中,則兩臂能沉著虛靈,肩背之勁也自然貫足。沉肩又必須墜肘,肘不下墜則肩不得沉,氣及上浮而不得力。
周身之勁合不住,且影響軀體之中正。所以,墜肘有助于沉肩,肩、肘、手三節(jié)能節(jié)節(jié)貫通,達于指梢則臂弓備也。總而言之,無論兩臂兩手如何運轉,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須沉肩墜肘。
五、坐胯屈膝,垂直相對
兩腿的樞紐在兩胯,兩胯在太極拳運動中十分重要。腰勁能否下貫,周身能否相合,上下能否相隨,中氣能否貫通,虛實能否靈活轉換,一身能否中正,左右能否平準皆在兩胯??韬脱窍嚓P聯的,言胯必及腰,言腰必及胯,所以稱之為“腰胯”。
首先兩胯要松開,胯能松開則襠能開圓,拳論所講開胯圓襠即是此意。兩胯松開并非岔開,如兩胯骨縫不松開,則雖兩腿岔開襠仍不會圓,圓襠消息在外腎陰囊兩旁,襠圓則回轉皆靈,上下亦能合住勁,又要松胯下坐,能坐胯則足能平實踏地。
沉氣直達足底,自然穩(wěn)重如山。若足不能平實踏地,則須從胯中調整。要點在于落胯,坐胯為實,胯為虛,能坐能落,有實有虛,有虛實自能輕靈,一身重心首系于此,而后大于足底。
屈膝全在坐胯,胯能坐便自然能屈膝,切不可只屈膝,不坐胯。屈膝的程度應由坐胯的程度來定,總須垂直相對,留有伸屈變化的余地而轉動皆活。屈膝不可過,襠部、臀部低于膝部是為過。
膝尖超出足尖亦謂之過,過則有失中正,易受制于人;過則轉關不靈,無所適從;過則膝部受損,久之則成傷;過則氣憋不通,難貫足底;過則勁路隔斷,不能完整一氣。
學習陳式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一、體松形不塌,涵胸胸不陷
身體內在雖然要求放松,不使僵勁,但形體上不能表現出萎靡、倦縮和局部的凹陷,仍要做到自然,舒展大方,松而不懈。這種情況是初練太極拳易犯的通病,一說松開就軟塌,一說加點掤勁就僵硬。
還有人把胸部向下或向后凹進視為涵胸,這是理解上的錯誤。胸不外挺、不僵、內有圓活、含蓄、松快之意即為涵胸。做到涵胸感覺胸內寬闊,呼吸暢通,肺活量增大,給運動中的肌體提高了供氧能力。只有做到形體上的舒展大方,內涵上是氣機通暢,才能為太極拳鍛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太極拳的修煉亦是如此,達到內外兼修才能真正的提高。
二、提頂與吊襠,上下一條線
提頂即頂頭懸。頭上如有物提領,虛虛懸吊在空,與“虛領頂勁”是一個意思。頂是名詞指頭頂,有人把頂字解釋為頭向上頂是錯誤的。
吊襠即襠部微微下沉。提頂吊襠做到后,形成上下一條線的對拉勁,百會穴與脊柱、尾閭、腳跟垂直,好象施工吊線用的線墜子,上提與下沉同時存在,使身體主軀干更加順暢、靈活無礙、圓轉自如。今后的空松圓活、騰挪閃戰(zhàn)都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
三、呼吸要通靈,貴在氣勢圓
呼吸問題是修煉太極拳需要注意的,如同一切練功一樣,都存在調身、調心、調息的問題。根據功夫層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呼吸、動作配合呼吸、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喉頭呼吸和體呼吸(閉呼吸)。
調身、調心、調息在太極拳的呼吸練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加以認識和學習。
這里說的呼吸通靈,是指修煉太極拳基礎階段的打通呼吸,即實現精能化氣,使呼吸日趨圓滿、通暢,逐步達到氣遍周身。在這種狀態(tài)下練拳才能逐步體會到什么是意氣。
如何打通呼吸?即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注意呼吸的飽滿和深長,但不要故意做作,不要憋氣,不要脫氣(虧氣),要順其自然。隨著練功質量的提高,功到自然成。
呼吸通靈之后,在意識的作用下,就產生了內在的氣勢,這是功態(tài)的反映,與練功的程度成正比。功夫程度越高,內在的氣勢越大、越圓滿。太極名家郝月如先生說: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足見氣勢在練拳中的重要地位。
結語:綜上所述,您對太極拳界限是否了解了呢?習練太極拳要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在練習中,要多領悟,培養(yǎng)靈活的大腦思維,太極拳是一項松正圓活的功夫,長期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