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節(jié)又快到了,家家戶戶都為元宵節(jié)做準(zhǔn)備,很多人都認(rèn)為元宵節(jié)就是吃湯圓,可在臺州卻不是主要的,他們更熱愛哪些鮮美的菜肴比如山粉糊、糟羹、咸酸粥、食餅筒等等,那么大家知道元宵節(jié)吃什么菜呢?元宵節(jié)要吃什么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jié)各地吃什么吧。
在臺州元宵節(jié)可不是單單的吃元宵,他們還吃很多鮮美的菜肴,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吧。
咸甜皆宜的山粉糊
椒江的習(xí)俗是正月十四吃咸的山粉糊,正月十五吃甜的山粉糊。甜咸山粉糊,主料都是山粉,即番薯粉。而且配料都豐富多樣,可以隨心所欲。
椒江人偏愛吃甜味的山粉糊,里面加入了葡萄干、紅棗、冬瓜糖、荸薺、枸杞、酒釀蛋花等,還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蘋果、梨、紅蘿卜等新鮮水果和蔬菜??傊?,只要是甜的,只要你愛吃,都可以往里放。
甜山粉糊的做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葡萄干等材料全部切丁放入,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添加紅糖和白糖,用水煮開,再將用冷開水融化后的山粉倒入沸水中,用筷子不停地在鍋里畫圓,直到山粉起泡泡就可以了。在出鍋的山粉糊上撒上一層芝麻粉或花生粉,滑溜溜、香噴噴,那滋味真是百吃不厭。
以前的山粉糊沒有這些雜七雜八的材料,只是純粹用山粉攪拌的一碗糊糊。即使這樣,也有不少市民對小時候的山粉糊記憶深刻。現(xiàn)在條件好了,人們也對山粉糊進(jìn)行了“創(chuàng)新”,加入各式各樣的食材后,味道更加濃厚醇香了。
元宵節(jié)晚上的山粉糊通常會做很大份,一家老小吃完后還會剩下很多。余下的山粉糊就被放在盆里,待到冷卻后倒出放在籃里晾著。過一段時間后,將其切成片狀,用油煎起來吃,口頰留香,似焦未焦的味道也讓人陶醉。
香噴噴、粘乎乎的糟羹
“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蠣調(diào)。”臺州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臨海、三門、天臺一帶過元宵節(jié)并不在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四。正月十四那天臨海人要吃糟羹。
為什么在正月十四過元宵,這一點(diǎn)有很多說法,但是吃糟羹的習(xí)俗則比較統(tǒng)一,相傳與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有關(guān)。當(dāng)年戚繼光抗擊倭寇時,軍民糧盡,人們只好用野菜混合米粉煮成糊羹,支援抗倭,后來一直沿為習(xí)俗。
通常十四吃糟羹,十五吃甜羹,先咸后甜,意味著生活越過越甜美。不過臨海人大多喜歡吃糟羹,如果說正月十四晚上的糟羹是“正餐”,那么十五晚上的甜羹就只能算“飯后甜點(diǎn)”了。
糟羹與山粉糊大的區(qū)別在于,糟羹的主材料是米粉,制作過程也比較復(fù)雜。首先準(zhǔn)備材料就得花上一番工夫。豬肉、玉米粒、豆腐干、冬筍、蠶豆、芥菜、香菇、芋頭、油泡,海邊人喜歡吃海鮮,還可以加入牡蠣肉、蝦皮、墨魚干等,這十幾種材料都得到市場上一一挑選來。很多人家提早好幾天就開始采購了。
煮糟羹時,把這些材料全部切成丁狀,一股腦兒與米粉合成一鍋,邊加米粉邊攪拌。燒沸后就是一鍋香噴噴、粘乎乎的糟羹了。
糟羹比山粉糊要黏稠,顏色也更深,味道鮮美無比。一想到,就能讓人流口水。現(xiàn)在在許多大酒店的餐桌上,也能見到糟羹的身影,并且大受市民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