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xiàn)在的渾濁的空氣、我們每天吃著帶有農(nóng)藥的蔬菜,人們的健康已經(jīng)成直線下降狀態(tài)。太極拳的好處被人們證實,是因為太極拳具有健康養(yǎng)生的作用,太極拳教學中有詳細的講解說明,我們先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
天地精華之太極拳
太極拳作為傳統(tǒng)的武術和現(xiàn)代運動的典范,太極拳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
本人作為太極拳愛好者,無意于對傳統(tǒng)的批判,而主張融合。因為確實不少愛好者一直接受過去老師的各種教法,讓我們和諧地融合各種新,老的理念,目的使我們太極拳得到發(fā)展,還某些玄虛為現(xiàn)代能夠接受的理論。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太極拳里極力推崇的氣沉丹田之說源于中國道教文化的練丹之說分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有練氣化精,練精化神之說,實際出于對能量轉換,物質(zhì)輸送的一種解釋。
所謂氣沉丹田實際是一種逆式呼吸
丹田是每個習武人士都很注重的部位,丹田是能量基地,在實戰(zhàn)中能夠爆發(fā)出無窮的力量。
提胸吸氣,癟胸呼氣這是常規(guī)的胸式呼吸方式。氣沉丹田則提胸吸氣下沉呼氣,推動橫隔膜下沉的一種呼吸方式。并不復雜,一般人都能做到,唱歌跳舞等運動都需要用到。
推動橫隔膜上下移動,左右變化,前后盤旋,翻滾,隨意念運化。使下腹部得到充盈,使胸廓隔膜舒展,得到更大伸縮余量。提高心肺功能,使呼吸更緩慢,更舒適,更流暢。并使內(nèi)臟得到一定的安撫梳理作用。這是腹式呼吸的大好處。
由于橫隔膜的作用,使下腹部肌肉,神經(jīng)得到松緊,進而肌腱的拉伸形成一種上下左右的肌群活動,使下腹神經(jīng)更敏感,靈活。促進腸蠕動,無論對消化吸收都起良好作用。所以打太極拳能促進腸胃功能變好是毋庸置疑的。
太極拳的拳路整體細節(jié)都有要求,腰是練習太極拳的重要旋鈕,腰是上身和下身轉動的樞紐。
太極拳講究腰的作用,注重腰的活動。有腰如車軸的提法。腰的活動使腰肌得到增強,使腰部保持柔軟,腰脊靈活,腰動能擴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腰部力量的提升,對于下肢帶來極大幫助。長期的太極拳活動,激活了腰椎的活動能力和活動范圍并促進了腰椎周圍神經(jīng)細胞復壯,復元。很多人練了太極拳后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人變精神了。原因之一是腎得到了梳理,內(nèi)分泌得到了平衡,所謂腎氣足了。
腰部力量的提升,促進了腿部力量的增長。起了上固下本的作用。腿部力的增強,無疑帶動腰部力量的加強,成為一個正能量的循環(huán)。
這樣的結果使人變年輕,變得有活力,延緩了衰老,年輕人更加朝氣蓬勃,精神飽滿。
中國武術在腰腿,穩(wěn)重的下盤給人的精神風貌就是不一般,沉靜的腰腿功夫給人英姿勃發(fā)的感覺。
這里還得說一下“胯”這就是中國文化里獨特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股關節(jié)部位。這里又是人體強壯的骨頭和強硬的韌帶。和舞蹈不同,中國武術的韌帶不是拉伸出來的是縮伸出來的。
舞蹈的踢腿是往頭頂上踢,而中國武功的踢腿是往鼻尖上踢的,這就奠定了中國武術普遍的低沉架勢,而舞蹈拳擊大都提身起來的特點,中國武術則大多沉身下去練。所以中國武術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法度,氣勢和風姿。其中下丹田的訓練功不可沒。
力量和勁道
世界各國的搏擊基本上是講力量的,而中國武術講勁,這不僅是表達方法問題,也是對力量的更寬泛的解釋。
力量是和“力點,速度,質(zhì)量相關的。
而勁是由以上三種,加上一個精神力量組成的,需要更高深的量化,才能表達,也許還表達不盡。
勁是人體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有飽滿、潤滑、干脆、利落等等的感受。
勁道更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點,道在中國文化符號中是內(nèi)心修煉的一整套方法,也是不言而喻的規(guī)矩。勁要上了道,就是內(nèi)心力量,個人修為,合符的規(guī)矩,體現(xiàn)在力點、速度、質(zhì)量的共同關系上。
中國文化里有形容一個人,中氣十足。中氣足,表現(xiàn)是聲音洪亮,精神飽滿,英姿挺拔,這是外相。內(nèi)相上就是情緒,內(nèi)心世界的含、露。
假如下盤沉穩(wěn),上身挺拔又是一種給人美的感覺。那么太極拳也注重中段練習,及上肢,肘、腕,手、指,肩胛和胸背的訓練。這里就有了練氣化精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