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其中的差別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上述粗淺的探討,一些心得,對于腿部的纏絲簡單說明,以供研習陳氏太極拳的參考,或有所幫助。<<<預防心血管病此運動效果就是好
如何提高纏絲勁
在纏絲功訓練中,把步形、手形、站樁與纏絲勁等有機結合,為套路練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把它作為基本功總結成為一個運動規(guī)律,就是一個運動體系。這個運動體系是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身動,一個關節(jié)一個關節(jié)貫穿起來,一氣貫通,分三種運動形式。
第一種運動形式就是丹田左右旋轉
手的動作,有小指先轉和大指先轉,整個運動就好像在一個太極球中,運動的路線不出這個范圍。開的步子可大可小,但是一定要保證軀干不出這個范圍。就拿單手定步正面纏絲舉例,右手往外開的時候,氣是往手上走的,就像開電門一樣。
往后,就像關電門一樣,氣是往丹田回來。右手往外走的時候,氣走到手指為陽極,再往外走就出了界限,這時就需要轉變,陽極生陰。
一轉,氣從手往里來到丹田,所以由外往里來,這個過程就叫做陽極生陰.等氣到丹田以后就是陰極,這個時候就不能再往左走了,再往這個方向去就出了界限,又到了需要轉變的時候,稱之為陰極生陽。
一變氣到命門,到背,到肩,到肘,后又到手,這叫陰極生陽。下肢的動作是和上身相通的,手與腳相通,肘與膝相通,肩與胯相通。手一轉氣往里來,腳上的氣也是往里來,終點都是丹田。
核心在丹田,上身走,氣到手或到丹田,下肢呢,大部分也隨,有的動作是不同的,這是第一種運動形式。氣進氣出, 是一種纏絲的方式,丹田的旋轉是往右轉,往左轉。
第二種運動形式是丹田前后旋轉
比方起勢,一起一落,并沒有左右旋轉,丹田是前后旋轉。前后旋轉的時候,手往上升的時候,氣是往手上去的,手往下落的時候,氣是往丹田來。手分開的時候,氣往手上走,手合的時候,氣往丹田來。
第三種運動形式
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轉四個方向,這個運動形式就叫第三種運動形式。
纏絲功動作很簡單,通過簡單的動作,找到這個運動規(guī)律,把這個方法運用到套路練習當中去,套路動作雖然非常復雜,但總歸都脫不了這個運動規(guī)律。
太極拳的纏絲勁作用
一、纏絲勁在技擊方面的作用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纏絲勁在技擊方面主要利用螺旋纏繞、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等力學原理為原則,從而達到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的效果。
太極拳論講:“虛籠詐誘,只為一轉”。其實在實戰(zhàn)應用中不管是虛實變化,還是引誘回沖都是通過螺旋纏繞來轉化和借力打力的。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纏絲勁,是呈螺旋形走弧線運動,猶如子彈通過槍膛時走的來福線,當它運動于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公轉加自轉。
這種表現(xiàn)形式就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纏絲勁。它始于內而形于外,然后達于肌膚毫毛之上,內勁發(fā)源于丹田,動則勁由丹田而發(fā),靜則勁歸入丹田。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勁力在平時練習時都以螺旋纏絲為核心,通過長期的練習在不知不覺當中上于身體,形成本能反應,舉手投足無須思考,自然而然。其勁起于腳、行于腿,轉于腰,通于臂,達于四梢節(jié)。
在運用纏絲勁時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剛。過柔,則環(huán)繞不速,純屬于軟手,沒有實用價值,不適合對敵交手作戰(zhàn);過剛,則容易斷,轉關不靈,死板呆滯,不能隨機應變,易受制于人。
所以在練習太極拳時應做到剛柔相濟、蓄發(fā)相變、虛實相兼。周身上下都必須有纏絲勁,表現(xiàn)在上肢是旋腕轉膀,表現(xiàn)在軀干是旋腰轉脊,表現(xiàn)在下肢是旋踝轉膝。
纏絲勁分為順纏絲和逆纏絲兩種,以小指領勁帶動肢體運動的為順纏絲,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以腰為軸,承上啟下,協(xié)調催動;大拇指領勁帶動肢體運動的為逆纏絲,它是通過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領手,做到節(jié)節(jié)貫穿。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實戰(zhàn)技法都是以螺旋纏絲勁為核心的,例如遠用手,近用肘,貼身就是肩靠;遠便腳踢,近便加膝,貼身便是胯靠;還有就是遠踢打近摔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