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 細談武術與教育的關系(2)

  速度是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孫子兵法·勢篇》中 “動如弓廣弩”,即形容動作之快。快為取勝之道。速度除通過訓練而取得外,還有個使用問題,如通過技巧應用而形成就近擊敵、攻防一體等等,這就在速度訓練的基礎上又憑技巧縮短了攻擊距離,減少了攻擊程序,從而達到以技巧加快速度之目的。

  人們常用武術博大精深來形容傳統(tǒng)武術。高來高走,殺人于無形,幾千年的文化孕育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豪杰大俠,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常勝將軍趙子龍,熟讀兵書,百萬從軍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的關公,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三拳打死震關西的魯志深,打虎英雄武松,抗金英雄岳飛。

  哪一個不是家喻戶曉的英雄豪杰。然而,當人們從憶古中走出來時,卻發(fā)現(xiàn)所謂武術,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樣神奇。于是有人又拿出戰(zhàn)勝俄國大力士,美國黑人拳擊家來說事。做為振興民族精神,當然無可厚非,若以此論證中國武術優(yōu)于外國,那就太缺少說服力了。從武林風和武林大會的被人們關注的程度,就可以知曉人們對武術鼓吹者不屑一顧。武術何以敗落至此,我想這可能同武術的博大精深有關。既然已經(jīng)足夠博大精深了,天下第一了,那接下來就是故步自封,坐井觀天了。

  從武術博大精深的理論看,確是浩如煙海,從武術拳種看,不知道有幾百幾千幾萬。有個朋友,剛剛練了幾套拳,就自己編了一套拳。說著他還表演看,從他的編排上看,確實有板有眼,很是養(yǎng)眼。如果拳趟子練的多了,熟能生巧,編排幾路拳趟子,應該不是難事。

  武術里面有很多實用性很強的武功招式,效果非常的好,如果這么一直流傳下去,后人也會為古代先民們的智慧感到折服,也是可以拿出去炫耀的一種資本,傳統(tǒng)的武術作用是非常強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它的實戰(zhàn)型還是養(yǎng)生功能都是非常全面的。

  因此,對于武術博大精深,我們有理由說,博大精深者,其實就是糟粕多于精華。早年一位很有成就的拳擊教練就直言不諱的說,傳統(tǒng)武術不堪一擊。他說這話是有根據(jù)的,他曾邀請過很多民間的拳家實戰(zhàn),結果確實是如他所說的那樣。一個很有名的武術教練,他曾到處去尋找所謂的氣功大師武術大師,他后所發(fā)出的感慨如同那位拳擊教練一樣。

  就功能來說,拳擊其實也是一種武術,那位拳擊教練和那位武術教練都是武屆高手,他們其實說的不是武術不能打,而是說的武術的技擊水準相比世界而言,相差很大。一面是神話傳統(tǒng)武術,一面是傳統(tǒng)武術競技水平的底下,這種現(xiàn)實與神話的兩極分化可能還會長久存在下去。

  武術從物理學的角度講,是一個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與物體移動距離的乘積。在武術學的范疇中,武術與拳可以理解為一種積累,一種通過一定方式的習練達到的造詣,形成的本領。常說的武功,是在武術訓練中的一種特定訓練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在武當武術這一人類奇葩中,功特指內(nèi)外兼修或內(nèi)修法。

  武當武術中的“功”,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是脫胎于中國道教修丹術,經(jīng)過近千年的磨礪,輾轉沿傳,逐步演變成為一種專為武當武術技擊,養(yǎng)生服務的技藝。正因為這個原因,武當武術中的“功”,被世人們稱為“武功”。武當武術中的“功”種類繁多,名稱各異,進行分類比較,利于武當武術工作者、研究者和愛好者對功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本人仔細推究,認為可從五個角度進行劃分。

  (一)從外部總體表現(xiàn)形式上劃分,分為兩類八種。兩類,即靜功和動功。八種,即靜功從外部總體表現(xiàn)形式上可劃分為坐功、臥功和站樁功三種;動功從外部總體表現(xiàn)形式上又可劃分為坐功、臥功、立功、行功和滾功五種。共八種。

  (二)從訓練內(nèi)容上來劃分:分為基本功、專項功法和輔助性功法三種?;竟Γ鏖T各派大同小異;專項功法各門各派各有側重、特色不一;輔助性功法各不相同。

  (三)從練習功效上來劃分:分為硬功和軟功。硬功是武當武功中的剛性功法,以壯體為特色;軟功是武當武功中的柔性功法,以養(yǎng)生為主旨。硬功抗暴防擊;軟功護體修身。二功皆練,方為魁手。

  (四)從武功層次上來劃分:分為上乘、中乘和下乘三種。

  以靜功和動功為例

  靜功多屬意識性活動,很多東西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一般道內(nèi)修練途徑是先由動功習練而后才在“明師”指導下,入門修習靜功。靜功是真正意義上的內(nèi)在功夫,也稱“內(nèi)功”。“心猿”“意馬”難駕馭,稍有不慎,將陷入“走火入魔”的泥潭不可自拔。“道不輕傳,藝不亂講”中的“道”“藝”也多指“內(nèi)功”修煉技術。

  “入門引路須口授,法無聲息功自休”也是對“內(nèi)功”修煉技術傳授的一種特定暗示。它告訴靜功習練者,“內(nèi)功”修練不是人人都能隨心所欲進行修持操練的,避開中醫(yī)理論中的“七經(jīng)八脈”氣機運行不談,也必須找到老師指導,由動而靜修煉才是正途,才是“終南捷徑”。靜功修練不容易,也因其有難度,靜功修練才被奉為“上乘”。靜功修練有素者多被稱為“真人”。

中國武術 武術健身 武術教學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jīng)??梢钥吹街?..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