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之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六合拳,漢族傳統(tǒng)拳術之一,中國武文化和東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據(jù)傳形意拳為宋代名將抗金英雄岳飛所創(chuàng),明未清初,山西太谷姬際可,訪名師于陜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
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復明,隱居少林寺 10 年,傳藝于河南馬學禮,安徽曹繼武。姬際可開宗創(chuàng)派以來,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十余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系。
現(xiàn)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原先家傳的奇門拳中發(fā)展出來的,期間吸收的山西戴氏心意拳的部分內容,并加以定名。
形意拳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三大內家拳。
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于戰(zhàn)陣中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
長勁亦是快.兩軍交戰(zhàn),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
形意拳拳具有以下特點
①簡潔樸實,其動作大多直來直往,一屈一伸,節(jié)奏鮮明,樸實無華,富于自然之美。
②動作嚴密緊湊,"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發(fā)拳時,擰裹鉆翻,與身法、步法緊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擰繩一樣,毫不松懈。
?、鄢林€(wěn)健,身正,步穩(wěn),“邁步如行犁,落腳如生根”,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
?、芸焖偻暾?,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動作強調上法上身,手腳齊到,一發(fā)即至,一寸為先。
拳諺有“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之說。形意拳講究“三節(jié)”、“八要”。三節(jié)是:“梢節(jié)起,中節(jié)隨,根節(jié)催”。
從全身講,頭與上肢為梢節(jié),軀干為中節(jié),下肢為根節(jié);上肢以手為梢節(jié),肘為中節(jié),肩為根節(jié);下肢則分為胯、膝、足三節(jié)。做到三節(jié)的要求,就能保證周身完整一體,內外合一。
八要是
三頂(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外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吞象容)
三扣(肩扣,則力氣到肘;膝胯扣,則全身氣湊;手足指掌扣,則周身力厚)
三圓(胸要圓、背要圓、虎口要圓)、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三抱(丹田抱,心意抱,兩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氣下垂)
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頸要挺,脊要挺,膝要挺)。
這樣,就可保證身體各部姿勢正確舒展。 形意拳包含著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技術、戰(zhàn)術內容,強調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意識。
拳諺說:“遇敵有主,臨危不懼”。在戰(zhàn)術思想上,主張快速突然,以我為主,交手時先發(fā)制人,“乘其無備而攻之,出其不意而擊之”,“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
在攻防技術上,提倡近打快攻,搶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腳踏中門襠里鉆”,“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
形意拳主張頭、肩、肘、手、胯、膝、腳七法并用,處處可發(fā),“遠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遠了用腳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虛實結合,知己知人,相機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
形意拳的技擊理論有6項原則,即工(巧妙)、順(自然)、勇(果斷)、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敵難于逃脫),稱為"六方之妙"。
這6項原則對培養(yǎng)攻防意識,訓練技擊技術具有指導作用。
形意拳注重力量的訓練。第1步功夫是“筑其基,壯其體,使骨體堅如鐵石”,為技術提高打下良好基礎,這稱為“明勁功夫”。
第2步要練“暗勁和化勁功夫”,要求周身完整,剛柔相濟,精神貫注,形神合一,以意導體,以氣發(fā)力。
可見,形意拳對人體各項生理功能要求是相當高的。形意拳動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剛可柔,不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