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花貨 紫砂壺花貨的定義及創(chuàng)作要素(3)

  紫砂花貨壺的創(chuàng)作要素

  花貨“材質”,一是段砂;二是青灰砂;三是紅砂善配泥。首用“拼砂過篩法”,無論段砂、青灰砂、紅砂均顆粒排列有序,大小一致,疏密恰當,內外無異,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fā)暗然之光,入手可鑒。“花貨”早期,有可能由供春壺引題,我曾見供春塑圖“附件壺圖”。自然花貨,壓蓋身圓腹鼓,線硬朗,節(jié)自然逼真、露骨。有線腳鼓器造型,可說和供春壺有型體差別。

  以可心大師詠梅壺為例。平視:身筒蓋為不等體,燈籠型、鼓身有脛、底弧線圓形,去脛足身為鼓,流口把呈水平線、枝、節(jié)、花引神。俯視:身大圓型,口小圓型,通體雙圓型,從美學角度去分析.詠梅壺線、面、枝、花不愧為壺藝造型之典范.實為精確美。遠視整體效果,精巧玲瓏,栩栩如生。近視局部效果,萬物復興,生機勃勃。綜合技體效果:靜中有動。流口、把、水平線緩慢、溫和、流鈕、把連弧線圓枝節(jié)直、身兩側,雙曲線對稱上升,枝、節(jié)、花自然相生,流雙彎、把耳形、活潑、秀氣、脛、身底有流動速度感.節(jié)奏強烈,枯枝新生,春意盎然。

  實用上,流雙彎、扎喇叭、茗泡時茶葉不易堵塞,注水順暢,把耳形合手舒適,不能不說是實用工藝與自然相結合的范例。造型風格上.由早期簡、練、樸、演進到后期精巧玲瓏,應該說是較正常的演變過程。“詠梅壺”的制作工藝和技法反映出一代大師對泥性的掌握運用.成形技法愈發(fā)純熟,制作工具的因藝使用,成形技法,基本分打身筒、鑲身筒、貼花三種。是繼承和恢復優(yōu)良技藝的一大貢獻。它的側立面近于鼓形,重心全靠在壺體足部.但壺底以圓形裝飾,使造型秀氣挺拔。嘴和把在壺體上的均衡,紫砂壺的嘴和把對全體的結構均衡有著很大的影響。如壺體上的嘴或把手的一方過重,或是壺把向外圓轉得過大,都會使造型重心偏離中軸。若把和嘴在壺體兩側的位置和空間安排不當時,也會影響造型的均衡,重創(chuàng)壺式造型典雅古樸之風格,其主次的幾何體造型藝術明顯可見壺體光潔、線條簡練。“五色晶光,氣韻溫雅”或“栩栩如生”或“精巧玲瓏”,極大地豐富了紫砂器皿的造型形成.為其后紫砂界近二百年之楷模。朱可心大師“善于配泥”。首先采用“拼砂過篩法”改進泥料加工工藝,更突出了紫砂器皿材質美之特征。朱可心大師“善制砂壺”始復捏造之法,雖隨意制成,自有天然韻味。“用于捏制與壺形協(xié)調一致”。首用流把鈕改進制法,使木、竹、節(jié)、花、葉與壺巧妙結合,也是對紫砂成形工藝技法之一大貢獻。朱可心大師所制紫砂壺器大多與自然生物有關.將紫砂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合。更增加紫砂壺藝之裝飾效果.對其后壺藝裝飾的影響極大。

  “詠梅”的內涵十分豐富。壺如其人,玲瓏精巧,意可心氣質高雅、淡泊名利,人品藝品俱佳;端莊秀氣,意可心腳踏實地,精藝勤業(yè)、孜孜追求,材型工飾之異,意可心刻意開拓,繼往開來。“可心詠梅”讓人體會自然美,給人以中國宜興獨特資源之享受,給人以無窮樂趣。它讓人感受造型與自然美,給人以藝術魅力、骨力所在精神所表,從中品味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它讓人在和紫砂語言交流中體驗人生快樂,生命運動精神所在,休閑方式給人以活力、精力、韻力。詠梅壺的深蘊是除視覺、觸覺之外。還有心靈處之意識表現來源于文化美學觀念的感受,也是精、氣、神、形、態(tài)、韻等藝術精神所在。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 紫砂壺花貨 紫砂壺花貨的種類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