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色千變萬化,紫砂泥旳原料處理也耐人尋味。在制作處理上大致要經(jīng)過:天然風化——泥料粉碎——篩選除染——級配——練制——陳化等原料加工過程。從制作方法上:又分手工泥和現(xiàn)代機制泥。
從原料互配上:有原色泥原配和互配之分。但不管怎樣原料加工一旦成品即稱「熟泥」,即可經(jīng)陳腐后成型制作之用。歷史上有許多好的調砂泥,不同時期不同歷史年代有不同的代表性泥色和調砂特色,這就給收藏家和紫砂鑒賞家們提供了收藏品的鑒賞的內涵佐證。
一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特別是壺類、在實際使用中壺體表面肌理給人以手感舒暢、細而不膩,形如:豆沙、紅木質的感覺,取悅于于心,雅致迷人。
紫砂泥:是「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的有色耐火粘土,經(jīng)一千一百度~一千一百八十度燒成,生成殘留石英,云母殘片,莫來石晶相,赤鐵礦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燒結形成了陶瓷原料難得的單礦燒結雙重氣孔物相結構。
紫砂泥是大自然賦予這塊江南文化發(fā)達地區(qū)──陶都的恩澤,是大自然的恩惠孕育了歷代紫砂名匠,高手和藝術大師,歷代紫砂陶藝家以共聰穎的知慧和靈巧的雙手,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蔚為壯觀的壺藝天地。
如何看紫砂壺
大家平時看壺,一般都只注意有形的地方,而對于壺形留下的空間,通常不太在意,而對于做壺人來說,壺留下空間的部分,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為我們正是根據(jù)這部分空間的形狀來確定壺的曲線、部位布置的。從前做壺人的泥橙(工作臺),都是面窗而置,以便于在做壺時觀察壺坯的剪影,看壺留下的空間部分。
中國人對于虛、無處的理解真是高妙?!赌时臼ソ绦颉泛荛L一段時間在清代收藏家崇恩手里,崇恩極為珍愛,這從其碑文旁的批注和題跋中都有明顯的反映。
其中有一段話,我覺得他雖然是講的書法碑帖,但對于我們欣賞紫砂壺也不無幫助。他在碑帖旁寫道:
“明窗幾凈,掃地焚香,拭目諦觀,澄心靜玩。 先看其大略,以領會全神。次看其結體,以求其明意運筆妙處。旋即逐字看、逐筆看,無一點一畫輕易放過, 情思微倦,即閉目危坐,以養(yǎng)靈光,少息再看,則必又有一番境界引人入勝, 層出不窮,久而久之,右軍當于紙上相告蓋不翅耳。”
審美活動是有次序的,先看什么,次看什么,再看什么。常看到購壺者抓起一把壺來,先搖口蓋緊松,再看嘴滴把在不在一線,而不先觀精神緊要處。要這樣挑壺,超市里的金屬制品個個比紫砂壺好。崇恩的這段話應該是我們欣賞紫砂壺及其它藝術品很好的一個啟發(fā)。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內容我們是不是對于紫砂壺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可能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愛壺如命,但是大家應該都有愛美之心,大家一定會找到自己欣賞的紫砂壺的,并且深深的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