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效果裝飾在紫砂壺上有何體現
肌理效果是指器物表面因材質特點和加工手段而形成的裝飾效果。通常有調砂、鋪砂、絞泥和拋光等方法進行肌理裝飾。
調砂:是指在紫砂泥里摻入適量的顆粒狀的缸砂,可產生“梨皮”、“鯊魚皮”、“滿天星”等裝飾特色。
鋪砂:是將處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礦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礫嵌入泥片的表層之內,經燒成后,摻入的沙粒與泥片會形成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增加紫砂陶的裝飾美感。
絞泥:將不同顏色的泥料疊放在一起,控制泥料的厚薄和絞扭手法,使泥料表面形成似木紋、石紋、云水等自然紋理。在現代陶藝應用較多。
拋光:紫砂壺燒成后,用磨料將紫砂壺表面進行拋光處理,產生玻璃相光澤。
燒制紫砂壺時的窯溫差別也是影響紫砂表象的重要因素,需要操作人員嚴格掌握。一般溫度高受熱均勻,則表面更有光澤感,溫度較低則會破壞表象使得壺體租糙。坯體表面有時也會產生窯變,窯變在燒瓷過程中經常見到,但在紫砂燒制過程中也會出現。通過色彩的天然變化達到不可復制的效果,產生意想不到的美感。紫砂窯變極大地豐富了紫砂壺藝中的色彩變化,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氣氛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以致在后期,人們對紫砂壺的燒制過程和方法以及紫砂泥料的研究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創(chuàng)新。許多紫砂壺藝人在創(chuàng)作紫砂壺時,都在面臨一個挑戰(zhàn)。從本質上改變紫砂的肌理效果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命題。
紫砂壺壺體表面有黯淡之光,經久養(yǎng)泡。清潤自然的妍麗肌理美“肌理細膩骨肉勻”。為人所青睞。溫潤如玉是人們給紫砂壺質感的評價。彼時會產生包漿,包漿就是在時日越久的養(yǎng)泡過程中,經茶湯洗練,表現出的肌理。需得用手去摸,去感受,把玩之間必然越潤越光澤。紫砂壺的內壁較粗糙,其微小雙氣孔結構,透氣性好,使得茶香易于保持。其完美的肌理如銅質之色,似玉石之光。
手工紫砂壺制作復雜,中間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堅骨,經燒制,紫砂壺表面就呈現出溫潤的光澤和明快的質感。而模具制作的壺,表面質感不如全手工壺,也會有粗糙的接縫。所以紫砂制作技藝追求質感、骨肉勻亭,才能展現紫砂泥性和肌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