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絞泥泥色裝飾
紫砂絞泥裝飾,是紫砂傳統(tǒng)裝飾技法之一。紫砂絞泥,亦稱“絞胎”,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色澤的泥料相絞和,形成藝人所要求的肌理效果設計,然后打泥片,拍身筒或鑲身筒成型。絞泥技法,唐代已有相當水準。這種技法,可能是從犀毗技法移植而來。
陜西出土的傳世品:唐代絞泥武士騎馬陶傭,用白褐兩色絞泥制成,十分精美,為唐代絞泥陶器代表作。紫砂絞泥,約出現在明代晚期,南京博物院現仍保存一具紫砂絞胎傳世品。另一清中期傳世品紫砂《木紋加彩紫砂蓋碗》現藏常州文物商店(見《宜興紫砂》梁白泉編)。該器用黃黑兩色絞成自然紋理,相似木紋,再彩繪紋飾。紋式清晰,呈自然肌理效果。
現代紫砂絞泥已發(fā)展演變成一種獨有技法的紫砂裝飾。它由藝人本身的創(chuàng)意著手,針對不同的創(chuàng)意主題,實施不同的技法手段。按預定的設計要求,將不同泥色的泥塊打成泥片,采用鋪墊法、隔層法、層疊法、揉合法、鑲嵌法、鑲接法、按壓法、層疊盤筑法等等手法,或在壺身上作裝飾,或在壺的附件上裝飾,或全壺作裝飾,或在壺的部分作裝飾。由于坯泥絞和手法相異,形成的花紋有:木理紋、水波紋、流云紋、毛羽紋、禮花紋和雨花石紋等等。
藝人利用各種紋式加以組合修整,便形成了變幻莫測的多種圖飾,有山有水、有云有雨、有情有意、有利有節(jié),呈自然之趣,逗人喜愛。當代藝人呂堯臣的《天際茶壺》,表現詩詞的意境,以抽象寫意的絞泥裝飾,給人以聯想,賦予作品更深的內涵?!队衿烈粕健?、《華經茶壺》、《御璽茶具》、《凌云》、《碧波》、《小石冷泉》、《海濤》等在泥料處理和不同泥料的結合方面,形成色彩紋飾。主題創(chuàng)意的不斷深化,加強了造型的形式美感,具有濃烈的文化氣息。當代藝人吳培林不斷摸索,所創(chuàng)的《眼底天地壺》采用絞泥鑲嵌法,飾日月圖案于正反壺面,日月浮沉于云霞之中,演繹人類生存空間,呈色紫、紫偏紅、灰、清灰、黃等五種色澤,眼底世界,壺中日月,云彩飄逸,霞色迷離,給人以宇宙天地深沉博大之感。
在紫砂陶的諸多裝飾手法中,富有本色特點的是泥色裝飾。
因為紫砂原礦泥具有豐碩的光彩,在朱、紫、米黃三種基色之外,還有深淺、濃淡的多種變化,再加上基泥的配比不同,又有多種呈色,因此,泥色的運用就會使紫砂壺的裝飾有豐碩的色彩。一般情況下,紫砂陶的一件作品用一種色泥制造,但也可以根據設計要求,選用不同色色調的泥料制成作品,雙色、三色甚至更多色,這種泥色裝飾多用于花貨茶壺。
在仿生的天然類型的壺體上,選用近似天然的泥色來塑造,聞名藝人吳云根就喜用雙色泥表達主體,較多地用竹為題,竹節(jié)為壺身,挺秀剛勁,輔以幾片小竹葉,伸展有姿,似風中飄運,兩種泥色處理,相互呼應,光彩和諧得體。再如朱可心的“彩蝶壺”,通體紫色,壺嘴的卷葉和壺把的藤條是墨綠色,壺摘手上停歇著一只仿生的彩蝶,栩栩如生。蔣蓉巨匠的“荷花壺”,蓮瓣壺身為紅黃二色,嘴、把和蓋面、摘手田雞為墨綠,蓮子為黃色,壺足藕節(jié)和荸薺又有兩色:再如她的“枇杷筆架”,底座雙色,枇杷葉和枇杷果為雙色,共有四色之多。傳統(tǒng)產品“束柴三友壺”,竹、梅和松用米黃、紫、褐、墨綠等不同顏色的泥料成型,呈現出泥色裝飾的魅力。這種泥色裝飾,由于是造型本身的一部門,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應歸于自體裝飾一類。在泥色裝飾中,還有其他的手法運用,主要有絞泥、調砂、鋪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