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的保養(yǎng) 紫砂壺保養(yǎng)的基本步驟及意義

  如今越來越多的文人雅士愛上了紫砂壺,除了紫砂壺能怡養(yǎng)茶香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紫砂壺能養(yǎng)。那么紫砂壺保養(yǎng)的意義何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如何保養(yǎng)我們手中心愛的紫砂壺呢?今天三九養(yǎng)生堂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下紫砂壺保養(yǎng)意義的相關知識。

  如何養(yǎng)好一把紫砂壺,應是咱們壺友們都該關心、回避不了的重要問題。此道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甚至劍走偏鋒、奇招百出,叫初入道者如進云霧山中、丈二金剛般摸不著頭腦了。

  其實,能充分享受養(yǎng)護的過程,并在此中得到心靈的平靜,本身遠比壺具“雅光”來得更有意義。當然能有理想效果來見證您的過程更是讓人欣慰,畢竟是自己心血與時間的日積月累啊!

  在此以一位壺友自身的養(yǎng)壺經(jīng)驗引頭,匯集當今眾多養(yǎng)壺高論于一鍋,妄作一番淺論,希望對您能有所裨益。拋磚引玉,甘等挨砸。

  一具紫砂壺在出窯后,或因泥料在高溫作用下發(fā)生物理變化,或因工藝師在后期對于細節(jié)的打磨,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會在壺內(nèi)留下些砂料碎屑,并不可避免的有泥料的土味,況且經(jīng)過若干道環(huán)節(jié)到您手中時,其間會有許多粉塵類雜質(zhì)粘附于壺壁內(nèi)外,那就不能直接泡茗飲用。另外,泥料在1100℃以上高溫中煉燒時,其特殊屬性與顯微結構雖未被破壞,然其間卻已無甚水分,產(chǎn)生了一種“燥氣”,是故得先讓它吃足養(yǎng)分打下基礎,隨后才會在長期耐心細致的正確養(yǎng)護下消除,所以這第一步就是大廈的基礎,尤為重要。

  之前只要您已選定何茶配此壺,那我們就可以開始著手“打地基”了。

  首先,選干凈無異味且口沿高過壺身的容器,注滿清水,將壺輕輕放入直至全部浸沒于水中,用中火燒。此時要注意兩點:

  (1)冷水下壺,讓壺與水溫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護壺;

  (2)一定要使壺完全浸沒于水中。因為泥料在攝取大量水分后會膨脹,加上“熱脹冷縮”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脹程度極小,力的作用易導致開裂的致命傷。

  然后,在水將開未開之際投入適量干茶葉同煮,干茶葉的量視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轉用小火續(xù)煮2分鐘左右,此時茶湯色已深,即可離火置放。

  有些壺友想將茶葉與壺同煮的時間延長以期取得更佳效果,應該是錯誤的。

  (1)紫砂壺在出窯后粘附的雜質(zhì)在100℃時基本已脫離壺體,清潔的目的已達到。

  (2)泥料吸收茶葉滲出物中的大部分已達到滋養(yǎng)效果,但它的吸收并沒有選擇性與辨識性,而茶葉在100℃的沸水中十分鐘后其大多有益物質(zhì)已游離于茶湯中,時間過長,已滲出的茶多酚、嘌呤堿、花青素等導致苦澀的物質(zhì),以及尚未完全滲出的那一部分會使茶湯越發(fā)苦澀難當,而泥料卻會照單全收,這么一來反而適得其反了。

  最后,在已自然冷卻的茶湯中撈出壺與蓋,揀出葉底,覆轉于干燥無異味處,自然陰干即可開始正常使用了。

  完成這第一步的“開壺”之后,就要開始長期的、耐心的、細致的日常養(yǎng)護了,會需要您不斷地用它、擦它、維護它,經(jīng)過若干春秋后,不僅僅能與壺有休戚與共之感,而且最終溫潤的雅光顯現(xiàn),紫砂壺已在您的細心呵護下脫盡燥氣,登堂入室成為一件雅致的器物了,只要日常養(yǎng)護得法,就會有質(zhì)的飛躍,當然若是高檔、稀少或秘煉老泥料那就是不止飛躍了。

  雖然看似養(yǎng)護紫砂壺是件龐大的工程,但它能倍受推崇的魅力也在于此,您能用心,它就能給您回報。在養(yǎng)護中的分歧是最大的也是最多的,“壺朋”這兒也只能提供基本思路,而關鍵在于您的實際行動,相信您定能有獨特見解。

  喝完茶后對壺的處理方法是養(yǎng)護的關鍵,也是爭議最多之處。

  (1)喝完后,將茶渣與茶湯繼續(xù)留于壺內(nèi),視氣溫高低六小時到二十四小時不等,后將壺內(nèi)清空,隨即將壺覆轉于干燥通風無異味處自然陰干,然后蓋上壺蓋擱置起來以備下次品茗之用。

  此法主張掛在壺身內(nèi)外的茶漬別過于勤快的擦拭,隔一周或以上時間才徹底用茶巾擦拭一番,如此周而復始。

  (2)喝完茶后,隨手將壺內(nèi)清空,用沸水滌除余湯殘渣,然后才置于干燥通風無異味處自然陰干,然后擱置起來以備下回品茗之用。此法主張的是“時時勤擦拭”,一來保持內(nèi)外清潔衛(wèi)生,二來不必擔心處理不當時壺內(nèi)易有酸餿有害于壺。

  這兩種方式各執(zhí)一端,互有優(yōu)劣。在這兒列出來也無意辯駁孰對孰錯,我們借此探討一下“為什么”。至于該如何揚棄如何借用,相信您會擇善而以之的。

  從紫砂泥的巖相分析結果以及顯微結構來看,它的成品及水率小于2%,說明它的氣孔率介于一般瓷器之間,而它蘊含的大量團聚體內(nèi)部的閉口氣孔與其周圍的開口孔群,使得紫砂成品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所以自古以來“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是紫砂壺倍受品茗者推崇的一大特色。

  當然,所有這些“不走味,不變色,不易餿”等等的特色,皆是在與其它材質(zhì)相比較而言的。若氣溫高于40℃或空氣中濕度過大后,茶湯、茶渣、茶漬的長時間滯留,想不酸餿也是不行的。

  泥料雖然對于熱茶湯中的香味及茶油進行吸附,但在茶湯低于80℃后,其吸附并沒有戛然而止,只不過更緩慢而已,從這點來說,只要您能根據(jù)氣溫變化靈活控制茶漬滯留時間的話,前者更能讓壺出效果。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保養(yǎng) 紫砂壺保養(yǎng)的方法 紫砂壺保養(yǎng)的意義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