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各種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的介紹與辨別(4)

  紫砂泥泥料性質(zhì)分析

  相傳古時候宜興街頭,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賣:“賣富貴土了!誰買富貴土?買了就可以發(fā)家致富。”“富貴土”因此而得名。所謂靠山吃山,靠土吃土。宜興紫泥,千百年來養(yǎng)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以至于一提起紫砂壺,我們立刻就聯(lián)想到宜興。究竟是紫砂壺使宜興出了名,還是宜興使紫砂壺出了名,誰也考證不清楚了。

  紫砂泥泥料分布在宜興丁蜀地區(qū),即使在宜興,也只能在丁蜀地區(qū)范圍內(nèi)的陶土礦中找到紫砂泥。宜興紫砂泥的礦物組成,屬于含富鐵的粘土—石英—云母類型,其具備了宜興紫砂陶嚴格的工藝要求。紫砂陶土的成因,屬內(nèi)陸湖泊及濱海湖沼相沉積礦床,通過外力沉積成礦,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綠泥都產(chǎn)于甲泥礦中。甲泥是一種脊性粘土,紫紅色,色似鐵甲,故名“甲泥”。甲泥礦中甲泥儲量最多,紫泥、綠泥儲量較少,紫泥僅占總儲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個夾層,綠泥是紫泥夾層中的夾層,故有“泥中泥,巖中巖”之稱。所以,紫砂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產(chǎn)日用陶的條件下才將其發(fā)掘出來。因為這種深藏于巖層下數(shù)百米深處的“甲泥”之中的紫泥,必須從甲泥中分選出來,沒有日用陶的大量使用甲泥,紫泥也就沒有被發(fā)掘出來的前提條件。

  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巖石層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礦層厚度在幾十公分到一米范圍之內(nèi),其化學成分為含鐵質(zhì)、粘土粉、砂巖。紫泥主要礦物成分為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嶺巖、石英、云母屑和鐵。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于巖石層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根據(jù)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巖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云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態(tài)下燒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土”。因其產(chǎn)自江蘇宜興,故又稱宜興紫砂。

  從礦層中開采出的紫泥,俗稱生泥。似塊狀巖石,經(jīng)露天攤曬風化,使其松散,然后經(jīng)初碎、粉碎,按產(chǎn)品要求的顆粒數(shù)目,送風篩選。篩選后的泥灰,由攪拌機攪拌成一塊塊涇泥,經(jīng)堆放陳腐處理,再把腐泥進行真空練泥,這樣便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坯的干燥、燒成收縮率小。為豐富紫砂壺的外觀色澤,滿足工藝變化和制作設計的要求,工藝師們大膽地進行技術(shù)創(chuàng)新,把幾種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在泥料中加入適度的金屬氧化物著色劑,控制好窯內(nèi)的溫度和氣氛,產(chǎn)品燒成后,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紅而不嫣,或綠而不嫩,或黃而不焦,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

  紫砂壺的色澤,猶如染在毛紡織品上的顏色,沉著而沒有火氣;仔細觀察,各種泥色里又有星星白砂,如銀粉閃閃,似光映射,宛若珠璣。有時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鋼砂,更為奪目。近年來,還試制成功了帶有自然光澤的紅色和青銅色蓋面漿,別開泥色裝飾的新面目。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介紹 各種紫砂泥料 底槽青泥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