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的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jīng)》: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熱也,故斷赤下方取薤白同黃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2、《本草衍義》:《千金》治肺氣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
3、《湯液本草》:下重者,氣滯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氣滯。
4、《本經(jīng)逢原》:薤白,《本經(jīng)》治金瘡瘡敗,亦取辛以泄氣,溫以長肉也。
5、《長沙解藥》:肺病則逆,濁氣不降,故胸膈痹塞,腸病則陷,清氣不升,故肛門重墜。
薤白,辛溫通暢,善散壅滯,故痹者下達(dá)而變沖和,重者上達(dá)而化輕清。
其諸主治:斷泄痢,除帶下,安胎妊,散瘡瘍,療金瘡,下骨鯁,止氣痛,消咽腫,緣其條達(dá)凝郁故也。
6、《本草求真》:薤,味辛則散,散則能使在上寒滯立消,味苦則降,降則能使在下寒滯立下,氣溫則散,散則能使在中寒滯立除,體滑則通,通則能使久痼寒滯立解。
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腫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產(chǎn)可治,湯火及中惡卒死可救,實(shí)通氣、滑竅、助陽佳品也。
功用有類于韭,但韭則入血行氣及補(bǔ)腎陽,此則專通寒滯及兼滑竅之為異耳。
7、《本經(jīng)》:主金瘡瘡敗。
8、《別錄》:歸于骨。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jié)。諸瘡中風(fēng)寒水腫,以涂之。
9、《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產(chǎn)婦。骨鯁在咽喉不下者,食之則去。
10、《唐本草》:白者補(bǔ)而美,赤者主金瘡及風(fēng)。
11、《食療本草》:治婦人赤白帶下。
12、《本草拾遺》:調(diào)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內(nèi)常惡者,但多者食之。
13、《本草圖經(jīng)》:補(bǔ)虛,解毒。主腳氣;煮與蓐婦飲之,易產(chǎn)。
14、《本義衍義》:與蜜同搗,涂湯火傷。
15、《用藥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氣滯。
16、《綱目》:治少陰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氣散血,安胎。溫補(bǔ)助陽道。
17、《本草備要》:利竅。治肺氣喘急。
18、《本經(jīng)逢原》:搗汁生飲,能吐胃中痰食蟲積。
19、《嶺南采藥錄》:和生鹽搗爛敷瘡,被鐵針傷,留鐵銹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發(fā)散解表,健胃,開膈。
20、《南京民間藥草》:打爛外敷,治各種瘡癤。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內(nèi)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