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材,在臨床治療疾病的方面有著很廣泛的應用,荊芥根的作用尤其顯著,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疾病,下面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荊芥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以及中醫(yī)常用的一些荊芥的治病附方有哪些。
目錄
荊芥的簡介
荊芥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堅強,基部木質(zhì)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
入藥用其干燥莖葉和花穗。鮮嫩芽小兒鎮(zhèn)靜佳,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
味平,性溫,無毒,清香氣濃。
荊芥為發(fā)汗,解熱藥,是中華常用草藥之一,能鎮(zhèn)痰、祛風、涼血。
治流行感冒,頭疼寒熱發(fā)汗,嘔吐。
形態(tài)特征
荊芥屬于多年生的植物。
莖堅強,基部木質(zhì)化,多分枝,高40到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
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到7厘米,寬2.1到4.7厘米,先端鈍至銳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zhì),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fā)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側(cè)脈3到4對,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0.7-3厘米,細弱。
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xù)或間斷的、較疏松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葉葉狀,或上部的變小而呈披針狀,苞片、小苞片鉆形,細小。
花萼花時管狀,長約6毫米,徑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內(nèi)面僅萼齒被疏硬毛,齒錐形,長1.5到2毫米,后齒較長,花后花萼增大戍甕狀,縱肋十分清晰。
花冠白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白色柔毛,內(nèi)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毫米,冠筒極細,徑約0.3毫米,自萼筒內(nèi)驟然擴展成寬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側(cè)裂片圓裂片狀。雄蕊內(nèi)藏,花絲扁平,無毛。
花柱線形,先端2等裂?;ūP杯狀,裂片明顯。子房無毛。
小堅果卵形,幾三棱狀,灰褐色,長約1.7毫米,徑約1毫米。
花期7-9月,果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