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五:食物分“好”和“壞”
就像人們習慣把人分為“好人”、“壞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壞食物”的帽子。
營養(yǎng)師認為這種說法太武斷了,“沒有絕對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習慣”。專家對此表示:“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認為攝入太多脂肪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這只對脂肪攝入超標的人群具有指導意義,對于偏遠、貧困地區(qū)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適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適當補充可以促進生長發(fā)育,提供能量。
誤區(qū)六:精米白面養(yǎng)人
精米白面口感細膩,的確更招人喜歡。但在美國營養(yǎng)專家看來,長期食用精米白面無益健康,吃點兒粗糧反倒更好。專家表示,米面加工過細會損失大量營養(yǎng),特別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因此,人們每天適當吃些粗糧(50克~100克為宜)才是明智的選擇。
誤區(qū)七:水果含糖量太高
美國飲食家說,這個問題并不需要過于擔心。他表示,水果中的確含糖,約占5%~10%,但也含有很多營養(yǎng)物質(zhì),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等水溶性維生素,花青素、葉黃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大量膳食纖維和礦物質(zhì)。總體來看,適量吃水果有利于身體健康。醫(yī)生建議,好養(yǎng)成每天吃水果的習慣,但要控制好量,每天攝入200克~400克。
一、保證合理營養(yǎng),提供符合營養(yǎng)要求的平衡膳食
《黃帝內(nèi)經(jīng)》提出了“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這與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的理論是一致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告訴我們,在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日常飲食應以谷類為主,寶塔中糧食所占的比例高,排在第一層(自下而上),每天300克-500克,主要提供能量且提供一半以上的蛋白質(zhì)。
同時,在配餐中應注意粗細搭配,因為吃細糧不吃粗糧損失營養(yǎng)素,并牢記“安谷則昌、絕谷則亡”的道理;寶塔中的第二層是蔬菜與水果,建議每日食用新鮮蔬菜400克-500克,新鮮水果100克-200克,以提供食物中礦物質(zhì)、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含量,并且注意選擇各種深顏色。
尤其是深綠色的蔬菜,且蔬菜水果不可相互代替,因為水果營養(yǎng)濃度總體上來講不如蔬菜,但是水果的適口性、糖分及有機酸成分比蔬菜要好一些,各有優(yōu)勢,不能替代,因此,蔬菜水果都要吃,且要牢記食不可一日無綠,五菜常為充,新鮮黃綠紅;
寶塔第三層是魚、蝦、禽、畜類、蛋類,建議畜禽肉類每日攝取量為50克-100克,魚蝦類每日為50克,蛋類25克-50克,且注意選擇魚類食品,因為魚類為優(yōu)質(zhì)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寶塔第四層為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每日好攝入奶及奶制品100克,以補充膳食中鈣的不足。
豆及豆制品每日50克,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1及鐵、鋅等微量元素,并牢記食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古訓;寶塔第五層為油脂類,每日攝取植物油不超過25克,食鹽控制在每日6克以下。
二、根據(jù)營養(yǎng)平衡理論,科學搭配食物,按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要改變現(xiàn)實生活中,動物蛋白多、海鮮多、高脂肪、少蔬菜、少主食的飲食結構,根據(jù)營養(yǎng)平衡理論,科學搭配食物,強調(diào)平衡就是健康,每日膳食中選用的品種要達到五大類、十八種以上,其中三種以上糧食類食物,包括米、面、雜糧等。
三種以上的動物性食品,包括肉、蛋、魚、禽、乳類,六種以上的蔬菜,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蕈類、藻類,兩種以上的大豆及制品,包括豆腐、豆腐皮、腐竹,兩種食用植物油脂,兩種水果其中包括堅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