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會有未來,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積極地鍛煉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擁有頑強的體魄。那么生活中如何鍛煉身體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大不同欄目楊濤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鍛煉身體
確定每天鍛煉的時間
我們想要健康的身體就要經常鍛煉我們的身體,我們一定要堅持每天鍛煉,而且鍛煉的時間也要確定。
想好哪個時間段對你來說適合,清晨或者午飯后或者晚上?我給自己定下的時間是早上5點30分。每天都是這個時間,并且盡可能的不去改變。
如果你沒有定下一個確切的時間,那么你很可能會找借口把鍛煉推遲到你有更多時間或者更多精力的時候,然后拖到了第二天,然后再拖延幾次就完完全全破壞掉了你的習慣。
給自己設置一個提醒
還有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給自己設置一個提醒,尤其是早上鍛煉的人,非常難起床,所以好準備一個鬧鐘。
當你接收到提醒之后,馬上開始做。不要找任何借口拖延。
開始時運動量不要過大
這條建議也許是有用的。我剛開始鍛煉時,每次都懷著雄心壯志,覺得自己一定能做的更多更好。
但是,開始階段如果做得太多的話可能會對你的整個鍛煉計劃帶來不良的影響。
一開始你嘗試著天天鍛煉身體,或許無法承受,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長,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非常簡單,堅持下來就好了。
關鍵在于邁出第一步,讓你的身體逐漸適應每天鍛煉,然后慢慢的養(yǎng)成這個習慣。
然后逐步加大運動量
一旦你的身體開始適應日常鍛煉,你就可以慢慢的加大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過至少在兩周之后再試著這樣做,因為你的身體需要這么久的調整時間。
當20分鐘的鍛煉時間已經讓你覺得很輕松時,你就可以試著30、40分鐘,甚至逐漸的增加到1個小時。當你做到這些之后你就可以逐漸的提高運動強度了——譬如跑的更快一些。不要試著同時加大運動量和運動強度。
事先把運動裝備準備好
在你養(yǎng)成一個習慣的過程中,你遇到的障礙和阻力越小,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試著想一想,大清早你睡的迷迷糊糊的,想到鍛煉之前還要一堆運動裝備要整理,你很可能一郁悶就繼續(xù)睡下了。但是如果你之前就把運動服、運動鞋、手表、MP3等等這些都已經擺放好,隨時可以開始鍛煉,也許事情會更順利一些。
別磨磨蹭蹭,馬上出發(fā)
我的規(guī)則就是一穿上跑鞋就馬上出門。我不去想我今天要跑多久跑多遠。我要做的只是打開門走出去。然后開始鍛煉。一旦你做到了這一點,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小菜一碟。
各種鍛煉項目穿插進行
多加入幾個項目可以避免日常鍛煉變得枯燥。不同的運動能鍛煉了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尤其是游泳。當然,有些部位的肌肉會經常被用到,但是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它們有著不同的鍛煉。
一周“休息”一天
再次提醒你,恢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只是每天做少量的運動,只鍛煉20分鐘,那么也許不用專門休息你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好每周你能抽出一天做些與另外六天所不相同的運動。
你不能直接跳過這一天,什么都不做,那樣子的話你鍛煉的持續(xù)性就被打破了,這對習慣的養(yǎng)成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你需要更多的休息,不妨去散步20分鐘,或者冥想一會兒。
本期嘉賓介紹
楊濤
男,1974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高校“東方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受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主要研究方向為聾病分子生物學,1998-2009年于美國愛荷華大學聾病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博士、博士后研究,2009年歸國任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聾病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上海市耳鼻疾病轉化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及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耳科學研究所課題組長,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項)、上海市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在遺傳性耳聾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型-表型關聯(lián)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共發(fā)表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28篇,總影響因子94.9分,2009年獲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ASHG)C.W. Cotterman青年科學家人類遺傳學杰出貢獻獎,2013年獲第十四屆上海市衛(wèi)生系統(tǒng)優(yōu)秀青年人才“銀蛇獎”三等獎,2014年獲第十七屆明治生命科學獎。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上海教育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