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談”是什么
手談是圍棋對局的別稱。之所以被稱為“手談”的原因,則是因為在下圍棋時,對弈雙方均需默不作聲,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運籌棋子在棋盤上來斗智、斗勇。
其落子節(jié)奏的變化、放布棋子的力量的大小等都可反映出當局者的心智情況,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語交談一般。 因此稱為“手談”。
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 王中郎 以圍棊是坐隱, 支公 以圍棊為手談。”《南史·齊武陵昭王曄傳》:“汝與司徒手談,故當小相推讓。” 唐薛戎《游爛柯山》詩:“不語寄手談,無心引樵子。” 元李文蔚《蔣神靈應(yīng)》第二折:
“老夫聞知相公善能圍棋,令人將過圍棋來者,我與老相公手談數(shù)著咱。”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丐仙》:“﹝丐者 陳九 ﹞又善手談, 高 與對局,輒敗。”
出處
圍棋在東晉被稱為“坐隱”、“手談”,實際上坐隱、手談、忘憂、爛柯所用的典 故均是兩晉時期的言談作品,坐隱、手談出自《世說新語.巧藝第二十一》,忘憂出自《晉書.祖逖傳》,爛柯出自晉人的《志林》。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圍棋盛行,尤為受到士人階層的喜愛,“手談”一詞就是晉人發(fā)明的,而“坐隱”也是在這個時期被提出的。在《世說新語·巧藝》中有:“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的描寫,王中朗是指東晉名士王坦之,支公則是指名僧支道林。在了解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和手談與坐隱的深層含義后,妙語覺得這種說法似乎有點顛倒,若是“王中朗以圍棋是手談,支公以圍棋為坐隱”倒是可信度比較高。
“手談”一詞的出現(xiàn)與當時士人階層玄言清談之風大有關(guān)系,名士清談以老、莊、易“三玄”為談資。兩晉時期談風尤勝,王坦之為士人階層,自然也會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借助“清談”的概念提出“手談”是順理成章的。再說支公通曉佛理,遠離塵世,又好圍棋,在紋枰之中尋求隱逸歸隱,提出“坐隱”的說法也是合情合理的。
圍棋別名
在歷史上,圍棋有不少有趣的別名。根據(jù)圍棋的外觀,有人稱它為“方圓”,這是因為圍棋盤是方的,棋子、棋盒是圓形的。圍棋盤上縱橫交叉的線條,猶如河網(wǎng)、地圖一般,于是有人稱它為“河洛”或“吳圖”。根據(jù)圍棋的棋子色彩,有人稱它為“鳥鷺”或“黑白”,這是因為圍棋分黑白兩色,黑子似烏鴉,白子如白鷺。圍棋又稱“手談”,這是因為下棋時默不作聲,僅靠手的中指、食指運籌棋子來斗智斗勇。由于棋手下棋時專心致志,諸事不聞,猶如隱居一般,故圍棋又稱“坐隱”和“坐穩(wěn)”“古代圍棋子多用玉石所做,以揪木做成棋盤”,故圍棋還可稱“玉楸枰”(枰即棋盤)。此外,“略陣”、“圍獵”、“坐藩”等,都是圍棋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