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武術,其結(jié)合了多種功能于一體,太極拳不僅是門武術,也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當今人們習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太極拳的特點柔緩、圓潤,隨著太極拳教學領會一下太極拳的空靈境界。
領會太極拳的“空靈境界”
學習太極拳是個長期過程,太極拳鍛煉分成幾個階段,在每個階段練習中,都有不同的要領,我們一起領會一下空靈境界。
1、太極拳的空靈境界
1.1太極拳空靈境界的技術特征
當太極拳把“引進落空”作為技術主題時,其極致必然要引向空靈之境。默契空性,自由無礙,隨意發(fā)放是太極拳空靈境界的技術特征。
太極拳的空靈境界同時充滿了美感和詩意,無論是發(fā)放的一方,還是被發(fā)放的一方,以及觀眾,都會被這樣的技術境界所感染,享受到美學意境。
若能達到空靈境界,已經(jīng)成為太極拳大師,如果和一個中上等水平的人交手,可以隨意發(fā)放,并能大大極度輕靈境界,身體的自由滿足了心靈的追求與釋放。
被發(fā)放的一方往往正如楊澄甫先生所描述的“如負重擔,如捉風影,如踩浮萍,如脫彈丸”,有一種鏡花水月、如夢如幻的感覺,此時,勝負已不重要,神奇與驚嘆在心中久久回味。
不可思議的發(fā)放場景如騰空飛出、頹然倒地、雙膝跪撲、轟然跌坐、凌空翻轉(zhuǎn)、踉蹌顛跳,更令觀眾傾倒,使其在一飽眼福之余,勾勒起精神世界的遐想。
把搏擊變得如此優(yōu)雅,已經(jīng)超出了武術的范疇。這樣的技術顯然不僅僅是防身自衛(wèi),而是超越自我的精神修煉。在與同行切磋時,以精湛的技藝折服對方,而不傷害對方;自衛(wèi)時,迅速制服罪犯,而能輕重得當。
太極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太極拳的空靈境界,不僅是對自身武術技擊能力的提高,也是對自身修為的提高。
當它轉(zhuǎn)化至推手成為競技的目標時,武術才能完全完成它的體育化轉(zhuǎn)型。太極拳的空靈境界已不僅是武術技術的升華,更是武術精神的升華。
1.2太極拳空靈境界的切入點
王宗岳認為,太極拳的高境界是一種神明之境,它這樣描述:“不偏不倚,或隱惑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顯然,這是一種空靈境界。同時,他指出通向太極拳神明之境的方法是通過熟練招式,逐步懂得內(nèi)在的勁力,再經(jīng)過長期的磨練與默識揣摩,逐漸達到從心所欲的技術狀態(tài)。
不過,通向神明之境的道路充滿坎坷,稍不留心,就會動作滯澀,犯雙重之病,多年的刻苦訓練全部白費。如果悟不透,可能走錯路,就是毫厘之差,甚至謬之千里。
開悟的難度太大了,在千百萬的人當中,稍有技術的人也沒有幾個,更不要說有空靈境界了。一代人是這樣,兩代人也是這樣,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看來,悟是靠不住的,我們需要理性的分析太極拳的空靈境界,掌握空靈的太極拳技術。
要想把太極拳的空靈境界變成普遍的技術,關鍵是分析空性。通過分析空性,理解空靈的技術原理;通過默契空性,掌握空靈的技術方法;通過證悟空性,達到空靈的技術境界。
對空性的分析,實現(xiàn)了太極拳空靈技術的原理之真、方法之善、境界之美,把太極拳的靈性推向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