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術(shù)丸”
還有就是“參苓白術(shù)丸”,它是宋代就有記載的一張名方,作用比“補中益氣丸”要和緩,更適合于脾氣虛,尤其是因為脾氣虛而渾身有些浮腫、虛胖的人,可以長期服用。功能主治:補脾。用于長年腹瀉、大便不成形。因脾氣虛而渾身浮腫、虛胖。主要成分:人參、白術(shù)、山藥、薏苡仁、蓮子、扁豆、砂仁、桔梗、茯苓、干草(炙)。
“五苓散”
另外,適合脾虛人用來減肥,同時還可以使面容、身材變得緊致的方子,當屬漢代張仲景始創(chuàng)于《傷寒論》中的“五苓散”了。功能主治: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用于膀胱化氣不利,水濕內(nèi)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主要成分:澤瀉、豬苓、茯苓、白術(shù)、桂枝。
脾虛飲食療法
1、益脾餅:白術(shù)120克、干姜、雞內(nèi)金各60克、熟棗肉250克。將前三味軋細焙熟,共合棗肉,同搗為泥,作成小餅,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細嚼咽之。
2、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堅持每日服用。
3、薏米蓮子粥:薏苡仁30克、蓮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適量。先煎苡仁,繼入蓮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點食用。
4、山藥扁豆糕:鮮山藥200克、扁豆50克、陳皮3克、紅棗肉500克。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再將棗肉切碎,共合均勻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麥湯:羊肉100克、草果5個、大麥仁50克。羊肉切片后,與草果熬湯,過濾后用湯煮大麥仁,熬熟,加鹽少許即成,亦可在濾汁后與肉同煮食之。
怎樣對抗職場上容易形成的“過勞肥”呢?
按摩穴位
除了運動之外,中醫(yī)師從疏肝、健脾、利濕三方面著手,提供穴位按摩,幫助過勞族抒壓、調(diào)整胃腸功能,以及促進新陳代謝,對抗過勞肥:
內(nèi)關(guān)穴
腕橫紋中央正上方2寸,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緩和緊張、失眠。
太沖穴
足大趾、次趾趾縫間,往腳背上推到頂處,可疏肝理氣,解除壓力,清除肝火。
豐隆穴
小腿外側(cè),約小腿二分之一高度,與脛骨距離兩橫指寬之處,有消水腫,促進代謝的作用。
天樞穴
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寬,可消脹氣,緊實腹部
氣海穴
肚臍下1.5寸,調(diào)補氣血,促進循環(huán)代謝。
十個胖子九個虛,那些虛胖的人要注意脾臟的調(diào)養(yǎng),另外,脾氣虛的瘦子也要注意調(diào)養(yǎng)脾臟,堅持運動鍛煉。
結(jié)語:以上就是三九養(yǎng)生堂為您總結(jié)的內(nèi)容,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知道為什么有的人是越忙越胖的原因了吧,其實這不是一種胖,而是屬于一種虛,趕緊對照上文的內(nèi)容,找出自己是屬于哪一種,對癥治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