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初習太極拳調身
初感悠閑、易學,繼而又感顧此失彼,太難。首先,太極拳對肢體各個部位(指、腕、肘、臂、腋、肩、頭、眼、頸、腰、胸、腹、胯、檔、臀、膝、足)均有嚴格和特別的要求,要領悟各要領,兼顧各部位,故常令初習者顧此失彼。
其次,套路編排復雜、微妙,或全身皆動,或此動彼不動,或此先彼后,穿插變換,令初習者茫然;再次,招式銜接疑似有意刁難,亟易出錯;其實,此恰為其獨到之處。
太極拳是一種“靜功”,其高目標是“制心入靜”。復雜的動作設計、編排,和嚴格的肢體協(xié)調控制,正是為了使習拳者能全神貫注,高度集中精力,鍛煉習拳者的“制心”能力。
此一“調身”階段,為艱苦,身體反應也為強烈,肢體多處(肌肉、韌帶、骨骼、關節(jié)、脊椎)均感酸痛。甚至還現(xiàn)麻、熱、脹、癢現(xiàn)象,此即為細小的血管得到疏通,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的同時,與之附著的神經(jīng)也受到了相應的刺激。
此為好事,切記,可遇不可求,要順其自然。否則,造成注意力的轉移,和意識的緊張,反而影響練拳。
此一階段,與其說是“調身”,倒不如說是“調心”。“調身”是手段,“調心”才是目的。
1. 肢體控制
腰靈活,腿有力,才能練好太極拳。
?、?手繃指
指肚微向后張,使腕部、小臂、大臂的骨骼發(fā)脹,仿佛灌氣,實為籍拉動手上的經(jīng)絡,牽動全身的經(jīng)絡。同時,虎口要圓,五指間留隙,便于氣血貫通。
② 翹腕
手掌上翹,掌根下坐,手腕不斷轉動,以活動筋脈,催動氣血,疏通經(jīng)絡。
③ 墜肘
肘部一般不高于腕、肩,以免因抬肘而至肩部肌肉緊張,阻遏氣血流通。
④ 沉肩
雙肩勿聳,自然下垂。肩為氣血流通之關隘,聳肩,受礙。
?、?開腋
手臂勿貼肋骨,以防擠壓,影響氣血貫通。
?、?旋臂
手臂動作走弧線,并不斷地向內、外旋扭。以拉動和鍛煉肌肉、皮膚,活動腕、肘、肩的關節(jié),催動和疏通手上的經(jīng)絡,帶動全身的經(jīng)絡。
2.練身
?、?引頸、斂臀
頭部中正,下頜內收,恰似一繩牽頸項上引。同時,臀部微微內收,不使外突,可致腰部下垂,內陷的腰椎外拱。如此,上引下斂,可將脊椎拉直,椎間隙加大,以利于督脈的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