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輔助擒拿術的獨特功法
技擊性極強
練法自成一家,此功是用繩結(jié)來增強指力。
功法共分兩式
一練氣式
清晨起床,活動筋骨后盤膝面南端坐。脊柱伸直,頭頸平正,口眼輕閉,舌抵上腭。
兩臂向前平行舉至肩平,臂直,立腕,雙手成虎抓狀--全身放松。
按順呼吸法,吸氣,意想天地精華之氣由勞宮穴吸入,集于丹田。
同時屈肘,雙手回收置胸前。呼氣時雙臂推出伸直。
如此反復練習15分鐘后方可進行下式練習。
要領
呼吸要深長、緩慢,力求自然。
二練指式
分三段,習者可循序漸進,依次練習。功前先準備一根直徑一厘米左右、長一米的麻繩或棉繩(繩必須結(jié)實)。在繩上排列整齊的打上八個死結(jié)(初習者可稍松),橫置于一張與肚子平高的凳上。
第一段,下肢成四平馬步,兩手伸直抓住繩結(jié)。吸氣,以意領氣進入丹田;呼氣,將丹田氣貫注十指。而后可自然呼吸(不可引氣回歸丹田),用力解開繩結(jié)。
崐意想繩是人體,繩結(jié)是穴位、關節(jié)。解開后以意領氣回歸丹田。然后如上式呼吸運氣解完剩下的繩結(jié)。功畢后反復運氣沖洗十指,再用活血藥水擦拭十指。至可一氣解開八個繩結(jié)后可進下一步鍛煉。
第二段,運氣同上,只是將繩結(jié)用水打濕增加難度。第三段,運氣亦如上,此時必須將繩用植物油浸透。至此步功夫已不淺,為增強功力,應堅持不懈。
注意
一、此功練氣時對呼吸法宜多練。
二、此功必須每日練習,否則功效不大。
三、練功場地必須空氣清新。
四、練此功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
五、練此功兩月后便有功夫上手,此后切不可隨便以功傷人。
分筋錯骨專制敵的周身筋骨。所謂“分筋”,是指抓拿肌鍵、肌束和韌帶,使之連接分離,失去加固關節(jié)、牽拉骨骼運動的能力;所謂“錯骨”是指反背關節(jié)運動規(guī)律,使之超出關節(jié)活動限度。
在“分筋”和“錯骨”中,主要以錯骨之法較為普遍。關節(jié)既易于鎖扣和扳擰,且又目標明顯,而骨、筋、穴又是緊密連帶、不可分割的。
《春秋公羊傳》莊公十二年記載:“(宋)萬怒,搏閔公,絕其脰。”所謂"絕其脰",就是用擒拿中的“鎖喉法”,使之氣絕而死。
《漢書·婁敬傳》載:“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勝。”亢,是喉頭,“搤亢”是擒拿的一種方法。由于擒拿有明顯的技擊作用,故為歷代兵家所重視。
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jīng)·捷要》中介紹各拳術名家時就有“鷹爪王之拿”的記載。《寧波府志》卷31也談到內(nèi)家拳有“敬、緊、徑、勁、切五字訣”,有“七十二跌、二十五拿……”等。
擒拿還可以分為大擒拿和小擒拿。其中小擒拿又稱鎖筋扣骨手,都是一些小巧功夫,主要是在近身格斗中鎖拿敵人的小關節(jié)、主筋等部位。
而大擒拿又稱作分筋錯骨手,主要是通過拿捏敵人的肌腱或利用反關節(jié)技術令敵人的大關節(jié)失去功能。很多小說中提到分筋錯骨都是點幾個穴位就能讓人痛不欲生,實際上根本不是那樣簡單,不過痛不欲生卻是遭遇分筋錯骨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