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把紫砂壺都是有它的故事的,紫砂大師在制作壺的時候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紫砂收藏大師準備收藏一把壺的時候,需要看的也是非常多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紫砂大師的紫砂情緣。
目錄
5、紫砂收藏家唐國新的故事 6、江曉燕老師說紫砂
7、濱州壺友王德員的紫砂故事 8、紫砂大師張順法和他壺的故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
顧紹培于1945年5月出生在我國的宜興蜀山地區(qū),他在1958年的時候進入宜興紫砂廠里面當學徒,他的師父是老藝人陳福淵,然后又得到了紫砂壺大師顧景舟指導,到現在為止已經在紫砂天地里耕耘50多年了。
1985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獲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的紫砂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其中紫砂“百壽瓶”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顧氏八式小品圓壺”和“仰宇提梁壺”分別在2001年西湖博覽會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走進顧紹培的紫砂藝術天地,觀他的紫砂作品,聽他談論紫砂藝術,這是一個對紫砂藝術有著獨特見解、獨特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人,不愧為一代紫砂大師。
我們每個人對于藝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評論某一個人在某個藝術領域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的時候,會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不過,顧紹培他就不贊同這樣的話,他說,“在藝術上應該是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他的這個認識,使得他在以后的紫砂藝術上攀登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宜興紫砂,已有著較悠久的歷史,紫壇上名人輩出,有些紫砂作品出神入化,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顧紹培對前人的優(yōu)秀作品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用仰視的目光觀看,但他從不為前人的作品束縛自己的手腳。他常說,一代藝人應有一代藝人的作品,這些作品要能反映這代藝人的創(chuàng)造,能反映這代藝人所處時代的精神風貌。為此,他在從藝道路上一直苦苦地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東西。
捕影捉線,這是顧紹培在紫砂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特長。他認為,在紫砂作品創(chuàng)作中,充分地掌握和運用好線條,就能使作品表現得更有生命力。線有著豐富的感情,而且不同的線表達著不同的感情。如垂直線有上升、嚴肅、端正之感;水平線有穩(wěn)定、莊重之感;曲線則溫和緩慢、豐滿柔軟;拋物線有流動的速度感;雙曲線呈現對稱美;自由曲線則給人自由和豐富之感……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線之外,還有一條看不見的線,那就是生命線。為了運用好線,從事紫砂藝術以來,他一直不停地探索。
平時,他無論見到什么東西,總要細心地觀察它們的線條。就說一片樹葉,它也有線條,當它生機勃勃時,它的線條表現得十分有力。對線有著這種獨特的理解,他在不斷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中,充分地發(fā)揮線條的作用,使作品突破了以往“方就是方,圓就是圓”的單一技法,創(chuàng)作出了一件件“方中有變、圓中寓新、方圓結合、剛柔相濟”的富有個性的紫砂作品。
1987年的時候顧紹培創(chuàng)作的《高風亮節(jié)茶具》,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了點、線、面之間的構成關系,同時還運用到了很多線的線性特色。
該壺以竹為題,從竹的自然狀態(tài)中尋找生命力。壺體造型主軸線垂直端正,壺嘴、壺把所采用的曲線,有一種竹枝搖曳的流動感。整個布局裝飾少,寫實與書意相結合,含蓄地表達了“形意相依、氣韻生動、題意貼切”的藝術個性。此壺在香港展出時,獲得了較高的贊譽。
陳設陶藝作品的主要功能是觀賞性,顧紹培在創(chuàng)作陳設陶藝作品時,很注重陳設陶藝作品與室內空間以及與環(huán)境的關系。他在設計上“以人為主,物為人用”,考慮人、物、環(huán)境三者的關系,使陳設陶作本身不僅是精致的藝術品,更是與環(huán)境空間結合的整體藝術。他在創(chuàng)作陳設陶藝作品時,用眼一看室內的空間、環(huán)境,用手一比劃尺寸,就勾畫出了某件陳設陶藝作品的影子。因此,他被許多人譽為“捕影捉線”的高手。他在過去創(chuàng)作了許多陳設陶藝作品,如今看來,由于線條和影形掌握得好,依然不失為陳設陶藝作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