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與文人
一把小小的茶壺包容了詩、書、畫、印等文化藝術(shù),也就無怪乎文人雅士對它寵愛有加,并贊它“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
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中寫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舊封題谷雨,紫砂新罐買宜興。卻從梅月橫三弄,細攪松風灺一燈。合向吳儂彤管說,好將書上玉壺冰。
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也不甘示弱,在《是夜酌泉試宜興大本所寄茶》這樣寫道: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砂瓶夜自煎。白絹旋開陽羨月,竹符新調(diào)惠山泉。地罐殘雪貧陶谷,破屋清風病玉川。莫道年來塵滿腹,小窗寒夢已醒然。
詩詞中不難看出,文人們把茶與紫砂作為生活中最美妙的東西,他們的生活因為擁有這些東西而更有品位。
蘇東坡則以實際行動體現(xiàn)自己對紫砂與茶的喜愛,時常“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管走到哪里,都帶著磚爐、石銚,興致來了,隨時架火燒茶。
明代萬歷之后,紫砂工藝進入了一個繁榮期,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參與。當時,許多文人的閑適小品里以及流傳至今的評話小說中,談到茶事的,無不提及紫砂茗壺。紫砂壺之所以贏得文人的交口稱贊,因為它的使用,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正合乎茶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