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和木器玉器的關系
早在晚明、清初,制錫大師如歸復、沈存周們在仿造紫砂壺制做錫壺時就以錫制壺身,用紫檀木作壺把,以玉作壺嘴和蓋頂或壺鈕。到了清中期,楊彭年等紫砂大師便把紫檀木等紅木用到了錫包紫砂壺上做了壺把。
不敢說紫砂從明清家具中直接獲得了怎樣的制作靈感,但明清家具,尤其明式家具所呈現(xiàn)的美感確實和紫砂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紫砂和紅木的質感都呈現(xiàn)出古穆溫潤的幽光。
最為本真的紫砂壺是質樸而文雅的,最為本真的明式家具必也是古樸典雅的。由此可見,紫砂與明式家具有著材質的本真和幽雅簡約的共同點。他們寧簡不繁,寧自然不雕琢,寧精雅不纖巧。
紫砂和紅木在明清時代成為了文人們寄托情思與慨嘆的載體,甚至成為他們游離于紛亂世俗的心靈避風港。
文化的悠遠和它為國人的喜愛之深厚是紫砂文化所無法比擬的。中國人對玉的使用由勞動工具而為裝飾用品再為祭祀禮器,更兼其具有身份象征、避邪防身的作用。
紫砂的氣質和玉是不謀而合的,它們都給予人們以心靈的寧靜與平和。紫砂幽雅如玉,它沒有金銀的耀目光彩,只安靜在那里,幽幽然而不語,它紫得樸實又厚重,即便紅也紅得溫和。
玉與紫砂的精神氣質在明清文人眼中是二是一,且紫砂更具一份實用之功,更甚于玉。
玉器和紫砂的貼近還不至于內在的精神氣質,在外在造型與裝飾上,紫砂壺向玉器學習的方面也很多。除了在整體造型上從玉器上汲取設計靈感,在紋飾、線條、雕刻上紫砂壺也對玉器多有借鑒。玉和紫砂的結合使整個器型既端莊雅正且又溫婉動人,不使觀者有過于棱角分明的視覺刺激,呈現(xiàn)出適合把玩的玉器所具備的溫雅秀美。
還有一些玉器的造型元素部分地被引用到紫砂壺中,顯得古穆秀雅,起到對整壺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裝飾效果。至于清代中期由朱石梅開創(chuàng)的紫砂錫包鑲玉壺,則直接把玉鑲在壺嘴、壺把或壺鈕處進行裝飾反而流于表面化,顯得不甚相容。但此種三鑲壺畢竟體現(xiàn)了人們對紫砂與玉器親密關系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