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知識 明清時代紫砂壺有什么特點

  紫砂壺因為前幾年有拍出千萬的價格,引起的一陣收藏熱潮,但是紫砂壺市場,假貨很多,想要購買到稱心如意的紫砂壺一定要了解相關的紫砂壺知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明清時代紫砂壺特點以及紫砂壺的保養(yǎng)知識。

  紫砂壺知識

  紫砂壺的發(fā)展是從明代才開始的,話說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有個大家公認的說法,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

  可惜當時著名的供春壺已經(jīng)看不見了,并沒有被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在市場上流傳的供春壺大都是現(xiàn)代仿制品。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價值多么珍貴。龔春傳時大彬、李仲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稱為萬歷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現(xiàn)在在市場上流傳的供春壺大都是現(xiàn)代仿制品

  紫砂壺大師時大彬老師的紫砂壺作品,風格十分的高雅脫俗,紫砂壺的造型也是十分的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細,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質(zhì)樸渾厚。

  傳說,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為師學藝,懇求老師為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jīng)過,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對著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贊賞,認為他很有才華,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后來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為第一期時代的紫砂壺大師。

  第二期紫砂壺大師為清初人陳鳴遠、惠孟臣。陳鳴遠以生活中常見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薺、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工藝精雕細鏤,善于堆花積泥,使紫砂壺的造型更加生動、形象、活潑,使傳統(tǒng)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品,充滿了生氣與活動。

使傳統(tǒng)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品

  同時,他還發(fā)明在壺底書款,壺蓋內(nèi)蓋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藝程序,對紫砂壺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由于陳鳴遠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時,故仿品、贗品大量出現(xiàn)。顧景舟先生說,從少年習藝,直至暮年,半個多世紀中他也只見到幾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別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啟、崇禎年間的惠孟臣,長于制作小壺,以小勝大。孟臣壺以竹刀劃款,以器蓋內(nèi)有“永林”篆書小印者為精品。

  第三期紫砂壺大師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的陳鴻壽和楊彭年。陳洪綬,是清代中期的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主張創(chuàng)新,他倡導“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主張,付諸紫砂陶藝。

  第一大貢獻,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第二大貢獻,他憑著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為紫砂壺創(chuàng)新帶來了勃勃生機。他與楊彭年的合作,堪稱典范。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的保養(yǎng) 紫砂壺知識 紫砂壺特點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