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是我們經(jīng)常食用的一種中藥材,它不僅有很高的食用價值,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歡。那么你知道鹿角到底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嗎?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鹿角的功效以及怎么吃,趕緊來看看吧!
目錄
11、產(chǎn)婦能吃鹿角嗎 12、女性美容怎么吃鹿角
13、男性怎么吃鹿角
鹿角,別名斑龍角(《本草綱目》),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
鹿角的基本信息
原動物洋“鹿角”條。處方名鹿角片。
【別名】斑龍角、鹿角。
【拼音】LUJIAO。
【英文名】"Deerhorn,Antler"。
【拉丁名】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laphusL.野生:野生的白鹿CervusmaoneilliLydekker、白唇鹿C.AlbirostrisPrzewalski、水鹿C.unicolorKerr。
【功效分類】補陽藥。
【藥材基原】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動物洋鹿角條。
藥源分布
1.花角鹿:主產(chǎn)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亦產(chǎn)。
2.馬鹿角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甘肅、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產(chǎn)。藥用動植物的栽培:人工飼養(yǎng)與野生二種,以野生者之角為佳品。
形態(tài)特征
馬鹿角:呈分枝狀,通常分成4~6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盤狀,上具不規(guī)則瘤狀突起,習(xí)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
側(cè)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與主干幾成直角或鈍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習(xí)稱“坐地分枝”;第二枝與第三枝相距較遠。
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xí)稱“骨釘”,并具長短不等的斷續(xù)縱梭,習(xí)稱“苦瓜棱”。
質(zhì)堅硬,斷面外圈骨質(zhì),灰白色或微帶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咸。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cè)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與第一枝相距較遠,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
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縱向排成“苦瓜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鹿角脫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底面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
上面略平或呈不規(guī)則的半球形。質(zhì)堅硬,斷面外圈骨質(zhì),灰白色或類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