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外感四法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兩眉中間直推至前發(fā)際,即為開天門。開天門具有疏風解表、開竅醒神、鎮(zhèn)驚安神作用。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為推坎宮。推坎宮有發(fā)汗解表、醒腦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兩側眉梢與目外眥之間的太陽穴,為運太陽。運太陽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發(fā)際。乳突后緣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后高骨能疏風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風解表、止頭痛的作且。用于風寒、風熱感冒。
注意事項:外感發(fā)熱時可用,次數(shù)不定,高熱者每日可行2次。風寒感冒可用蔥、姜水做為介質。風熱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質。加強發(fā)汗、退熱之功。
小兒推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小兒推拿的注意事項
許多媽媽剛開始都會選擇給孩子看西醫(yī),當她們發(fā)現(xiàn)吃藥、打針、掛鹽水等對孩子都無效時,一些媽媽才會硬著頭皮帶孩子來找中醫(yī),以身試法后發(fā)現(xiàn)效果很好,慢慢就變成了中醫(yī)粉絲了。中醫(yī)的優(yōu)點是副作用小,療效好,缺點就是中藥要煮,而且難吃,中醫(yī)療法需要堅持。
捏脊屬于推拿的一種,小兒捏脊療法主要是通過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膀胱經(jīng),通過捏脊刺激,達到增強體質、調理臟腑、治愈疾病的目的。
小兒按摩推拿哪些穴位
當我們給自己孩子按摩時,你知道我們給孩子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1 、攢竹(天門)
位于兩眉頭連線中點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
用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推攢竹,也稱開天門。
2 、坎宮
位于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用兩拇指橈側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或分推坎宮。
3 、太陽
位于眉梢與外眥連線中點向后一寸。
用兩拇指橈側推運,稱推太陽或運太陽,向眼方向推運為補,向耳方向推運為瀉。
4 、天柱骨
位于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線。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蛴脺走呎核呑陨隙鹿巍?/p>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用掌或四指摩稱摩腹。
6、 臍
位于肚臍。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稱揉臍;用指或掌摩,稱摩臍;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臍抖揉,亦稱揉臍。
7、丹田
位于臍下2-3寸之間。
用揉法揉稱揉丹田;用摩法摩稱摩丹田。
8、脊柱
位于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