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的神奇功效及注意事項

  連續(xù)的高溫,很多人都不愿意出門,整天呆在空調(diào)房,吃著冰冷的食物,所以這樣能夠暫時的舒服了,但是卻會給自己留下病根哦,到了寒冷的冬季,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出現(xiàn)了。三伏天雖然熱,但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很多人會選擇三伏天灸。那么三伏天灸到底有哪些神奇功效呢?需要我們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目錄

  1、什么是三伏天灸 2、三伏天灸的作用

  3、三伏天灸的神奇功效 4、天灸可以治療體質(zhì)病

  5、三伏天灸的三大療法 6、三伏天艾的好處

  7、天灸的6大疑惑 8、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項

  什么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的時候進行天灸治療疾病的方法,這是中醫(yī)時間醫(y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互結合的一種療法。

  天灸療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種,屬現(xiàn)代的“穴位敷貼”,是應用中藥貼于穴位上達到灸治效果的一種中醫(yī)外治法,早見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荊楚歲月記》。

  1、何謂三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伏的日期是按節(jié)氣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按農(nóng)歷的規(guī)定,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干支紀日法中帶“庚”的日子稱為庚日)為初伏,也有人又稱它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有人稱為二伏。立秋以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又稱為三伏。在干支紀日中,天干的十個數(shù),從第一個庚日輪到下一個庚日相隔十天,故初伏與中伏相隔十天。但中伏到末伏相隔有十天和二十天兩種情況,這是因為末伏計算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

  伏者何也?據(jù)《藝文類聚》,“伏者金氣所藏之日也。”古人顏師古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末得升,故謂藏伏,因名伏日也。”自入伏到出伏,相當于陽歷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正是我國夏季熱的時候,從中伏到末伏氣溫高。俗語云,“三伏不熱,也汗出。”說明伏天汗腺分泌亢進,腺孔處于開放狀態(tài),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機體代謝旺盛,此時貼藥更易吸收。這是伏天貼藥治療的有利因素。

  2、何謂“冬病夏治”

  中醫(yī)學根據(jù)時序變遷、寒來暑往對人體的影響,運用陰陽學說提出了一系列的保健養(yǎng)生理論和臨床措施,如“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它包括中醫(yī)的天人相應理論:“人與天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三伏天是陽盛于外,而虛于內(nèi)。因此春夏之時保養(yǎng)人體陽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卷一》提到,夏月宜加辛熱之類藥物,如香薷、生姜等。長夏宜加甘苦辛溫之藥,如人參、白術等。故盛夏伏天保養(yǎng)人體陽氣過于外泄。據(jù)古書記載,三國時代,袁紹每年三伏天吃熱白粥解暑,以保養(yǎng)體內(nèi)陽氣。伏天貼藥就是保養(yǎng)人體陽氣,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的觀點。

  3、何謂天灸

  天灸早文字記載于南北朝,即公元420~589年間,《荊楚歲時記》載八月十四日,民以朱水點額頭,名為天灸?!夺樉馁Y生經(jīng)》記載:“鄉(xiāng)居人用旱蓮草推碎,置于三掌上一夫,當兩筋中,以古文錢壓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水皰,謂之天灸。尚能愈虐。”《本草綱目?卷十七》毛良條記載:“仙人截虐,采藥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呼為天灸,自灸。”明末清初,張璐著《張氏醫(yī)通》載:“冷哮灸肺俞、膏盲、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

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的作用 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項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jīng)常可以看到煮...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