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治療早中期高血壓
中醫(yī)高血壓納入“頭疼”、“眩暈”等范圍,認為是肝腎陰陽失調(diào)導致。
1.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和經(jīng)絡學說,運用辯證和辨病相結(jié)合的方法,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精選出有降壓之效的中藥,敷貼在諸經(jīng)百脈相通的“神闕”穴(即臍中),以調(diào)和陰陽而達“陰平陽秘”。
2.同時,通過經(jīng)脈的作用,使藥物直至患病的部位,達到防治高血壓病和腦血管病的目的。穴位貼膏藥的具體做法是:川芎、活血通絡的中藥牛膝和取具有益肝補腎等混合后研成細末,置干燥處備用。
3.一般患者經(jīng)過1~2個療程治療后,頭疼、眩暈、四肢麻木、心悸、乏力等癥狀便減輕或消失,血壓明顯下降并逐步穩(wěn)定。其中部分伴有高脂血癥的患者,血脂大多降低,同時還有較好的減肥功效。
4.穴位貼膏藥對病程較短的早中期高血壓患者療效好,對嚴重的高血壓病也能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其方法簡便,降壓效果既好又快,未見付作用,是體弱多病,不宜多服降壓藥或久服不能耐受者的可試之法。但是,穴位貼膏藥主要適用于原發(fā)高血壓病,對其他原因造成的高血壓效果不佳。
5.在貼膏藥時應該注意的是,必需取仰臥位,并定準穴位,用酒精棉球?qū)?ldquo;神闕”穴擦干凈,取藥末5~10克放在穴位上,使藥物貼穩(wěn),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紗布和膠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為一個療程。
6.此外,在接受治療期間,應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多吃蔬菜、水果,提倡低鹽、低脂肪飲食,戒煙酒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同時力求勞逸結(jié)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并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假如血壓較高,還可同時配合針炙或其他方法治療,以提高療效。
4類藥物可引起高血壓
1.激素類藥物
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甲基或丙基睪丸素等。這些藥物可引起水鈉潴留,導致循環(huán)血量增加,從而誘發(fā)高血壓;甲狀腺激素類藥物則能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興奮狀態(tài),引起血壓升高;
2.止痛藥物
如吲哚美辛(消炎痛)、炎痛喜康(吡羅昔康)、保泰松等,除了引起水鈉潴留外,還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趨向收縮而致血壓升高;
3.避孕藥
該類藥物通過增進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活性,可使血管收縮,并刺激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釋放而造成血壓升高;
4.其他藥物
其他能引起高血壓的藥物,還有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哌甲酯(利他林)、多塞平及中藥甘草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降壓藥物帕吉林(優(yōu)降寧)時,如果進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動物肝臟、巧克力、牛奶、紅葡萄等,血壓不但不降,反而會大大升高,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造成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