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特點

  蒲公英是一種常見的花草,但是蒲公英在中醫(yī)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你知道蒲公英有什么特點么?不清楚的話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別稱“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垂直。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邊緣羽狀淺裂或齒裂。冬末春初抽花莖,頂端生一頭狀花序,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一白色絨球,有毛的果實可隨風(fēng)飛散。分布于我國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朝鮮、蘇聯(lián)也產(chǎn)。為常見的野生植物。

  中醫(yī)學(xué)上以全草入藥,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熱解毒,主治乳癰腫痛、疔毒等癥。現(xiàn)用治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嫩株可作豬飼料。

  別名 黃花地丁,付紅粘漿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全株被白色疏軟毛。根深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葉基生,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15cm,寬2~3.5cm。頭狀花序單一,頂生,總苞鐘形;總苞片多層;花全為舌狀花,兩性,花冠黃色;雄蕊5,花藥合生;子房下位,花柱細(xì)長,柱頭2裂成條形。瘦果長4~5mn。有縱棱及多數(shù)刺狀突起,頂端具長喙;冠毛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

  生境與分布 生于路邊、溝邊,宅旁及田野草地。全縣各地均有分布,以岱中、岱西、秀山、桂花為多。 藥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結(jié)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應(yīng)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混合飯后服。

  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食用方法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熗拌、風(fēng)味獨特。

  【生吃】:將蒲公英鮮嫩莖葉洗凈,瀝干蘸醬,略有苦味,味鮮美清香且爽口。

  【涼拌】:洗凈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鐘,瀝出,用冷水沖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據(jù)自己口味拌成風(fēng)味各異的小菜。

  【做餡】:將蒲公英嫩莖葉洗凈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調(diào)成餡(也可加肉)包餃子或包子。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jié) 治療熱毒壅結(jié)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jié)通乳,可內(nèi)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作用

  1、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后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后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jī)制實現(xiàn)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結(jié)語: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對蒲公英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作用應(yīng)該有的充分的了解,蒲公英雖然有著很多藥用價值,但是也不能盲目食用,適得其反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