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馬齒莧

  多毛馬齒莧是什么,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嗎?多毛馬齒莧它生長在哪里?多毛馬齒莧和馬齒莧有哪些不一樣的?馬齒莧又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來閱讀吧?

  多毛馬齒莧

  多毛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pilosa)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的植物。分布于美洲熱帶地區(qū)、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海南、廣西、廣東、西沙群島、云南等地,多生長在海邊沙地以及開闊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5-20厘米。莖密叢生,鋪散,多分枝。葉互生,葉片近圓柱狀線形或鉆狀狹披針形,長1-2厘米,寬1-4毫米,腋內(nèi)有長疏柔毛,莖上部較密。花直徑約2厘米,無梗,圍以

  6-9片輪生葉,密生長柔毛;萼片長圓形,漸尖或急尖;花瓣5,膜質,紅紫色,寬倒卵形,頂端鈍或微凹,基部合生;雄蕊20-30,花絲洋紅色,基部不連合;花柱短,柱頭3-6裂。蒴果卵球形,蠟黃色,有光澤,蓋裂;種子小,深褐黑色,有小瘤體?;ā⒐?-8月。

  分布

  分布于美洲熱帶地區(qū)、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海南、廣西、廣東、西沙群島、云南等地,多生長在海邊沙地以及開闊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馬齒莧

  馬齒莧別名馬莧、酸莧、馬齒菜、五行草、馬齒草、地馬菜、馬食菜、馬蛇子菜、螞蚱菜、長壽菜、馬齒龍芽、長命菜、馬踏菜、曬不死、瓜子菜、馬勺菜,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或全草。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夏、秋采收采集嫩莖葉,除去雜質后用,或以沸水燙后曬干用。

  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

  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所以.馬齒菜適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輕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馬齒莧中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以及蘋果酸、檸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抑菌試驗: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別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

  馬齒莧的藥用價值

  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對人體致病細菌也有抑制作用。民間常用鮮馬齒莧120克(干60克)、粳米60克煮粥,或用鮮馬齒莧絞取汁和大劑量水煎液,來治療濕熱腹瀉、急性腸炎、痢疾等癥,是一味清熱、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藥。

  馬齒莧的營養(yǎng)成分

  每100克馬齒莧鮮嫩莖葉中,含蛋白質2.3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3克,糖3克,粗纖維0.9克,灰分1.7克,鈣90毫克,磷56毫克,鐵1.5毫克,胡蘿卜素2.23毫克,硫胺素O.03毫克,核黃素O.11毫克,尼克酸0.7毫克,維生素c23毫克。每克干莖葉中,含鉀44.9毫克,鈣10,5毫克,鎂13。57毫克,磷4.63毫克,鈉21.77毫克,鐵584微克,錳40微克,鋅72微克,銅21微克。

  結語:想必大家認真閱讀過本文都對多毛馬齒莧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多毛馬齒莧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呢,所以多毛馬齒莧現(xiàn)在也都是野生的,大家下次見到一定要認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