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大戟的功效與作用及性味
當前位置:江蘇民??悼萍脊煞萦邢薰?/a> > 養(yǎng)生百科 > 瀉下藥
紅大戟是一種直立草本植物,同時它也是一味中藥,它不但可以起到解毒散結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治療癰瘡中毒呢。那么它除了這些作用之外,還有哪些具體的功效呢?紅大戟的性味是怎樣的呢?通過下文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別名:紅牙大戟、紅牙戟、紫大戟、廣大戟、南大戟、將軍草、野黃蘿卜、紅芽大戟、云南大戟、紅其根、紅蘿卜、走沙黃、紅心薯、土人參。
功效作用:瀉水逐飲;解毒散結。主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癰瘡腫毒。
英文名:RADIX KNOXIAE。
始載于:《藥物出產(chǎn)辨》
毒性:有毒
歸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藥性:寒
藥味:苦
紅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塊根通常2-3個,紡錘形,紅褐色或棕褐色。莖直立或上部稍呈蔓狀,稍具棱。葉對生,無柄;葉片長橢圓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10cm,寬0.5-3cm,先端窄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脈及葉脈被毛;托葉2-4裂,裂片鉆形。聚傘花序,花多數(shù),密集成球形,直徑1-1.5cm,花小,淡紫紅色;花萼淺4裂,3片小,1片大;花冠管狀漏斗形,先端4裂,裂片舌狀,喉部密被長毛;雄蕊4,著生在花冠管中部;子房下位,2室,花柱細長,柱頭2裂。果實很小,卵形或橢圓形。花期9月,果期10月。
紅大戟出處:紅大戟藥用始載于近代藥學著作《藥物出產(chǎn)辨》,名紅芽大戟。據(jù)考,紅芽大戟之芽應為牙,為誤用大戟科京大戟的別稱,因而兩者常有混用?,F(xiàn)已明確,古代本草記載和方書應用的大戟均為大戟科京大戟,兩者功效有所不同,宜予區(qū)別。參見大戟條。
本品與京大戟功能有相似處,而干燥的藥材彎曲如獸牙狀,不但外表面有紅棕色者,斷面皮部亦為紅褐色,故有紅大戟、紅芽大戟之名。廣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均以產(chǎn)地及功能得名。紅蘿卜、紅心薯,皆以藥材鮮品象形而得名。
藥品簡述
藥名:紅大戟。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瀉水逐飲;解毒散結。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癰瘡腫毒。
歸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研末,0.3-1g;或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來源:紅大戟為茜草科植物紅大戟的根。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挖根,除去莖及須根,洗凈,曬干,或用開水燙過后曬干。
禁忌
體虛者及孕婦禁用。
1、《廣西中藥志》:非氣壯實者禁用。
2、《全國中草藥匯編》不宜與甘草同用。孕婦及體質虛寒者忌服。
化學成份
根含游離蒽醌0.12%及結合蒽醌0.1%,游離蒽醌有虎刺醛(damnacanthal),甲基異茜草素(rubiadin),3-羥基檄樹素(3-hy-droxymorindone),紅大戟素(knoxiadin)。還含丁香酸(sy-ringicacid)。
毒性:紅大戟根50%乙醇浸劑小鼠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40.6±1.8g/kg。如與甘草共浸則半數(shù)致死量明顯降低,表明其毒性顯著增加。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紅大戟50%乙醇提取物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利尿作用:生紅大戟水煎濃縮液小鼠灌胃80g/kg,2-3小時后,尿量明顯增加。
炮制
1、紅大戟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醋紅大戟取凈紅大戟置鍋內,加入米醋和適量水,浸潤約1-2小時,用文火加熱,煮至醋液被吸盡,取出,晾至六七成干時,切厚片,干燥?;蛉艏t大戟片,用米醋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紅大戟100kg,用米醋20kg,醋制后能緩和峻瀉作用。
3、飲片性狀:紅大戟為不規(guī)則長圓形或圓形厚片,表面紅褐色或棕黃色,中心棕黃色,周邊粗糙,紅褐色或紅棕色,質堅韌,氣微,味甘、微辛。醋紅大戟形如紅大戟片,色澤加深,微有醋氣。貯干燥容器內,醋紅大戟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臨床應用
用于水腫脹滿,痰飲喘急。紅大戟苦寒泄降,能通利二便而瀉水逐飲,為近代治水腫痰飲者所常用,證輕者單用,重者多入復方。治水腫,常與芫花、甘遂、大棗等配伍,有瀉水護胃之效;治痰飲喘急,常與白芥子、甘遂等同用,以增強消痰逐飲之力。用于癰瘡腫毒。紅大戟解毒散結,治瘡癰腫毒,內服或外用,單用或入復方,均可收效。
文獻論述
1、《本草經(jīng)疏》:紅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諸有余之水??嘈粮屎?,故散頸腋癰腫。又:紅大戟,陰寒善走而下泄,潔古謂其損真氣,故凡水腫不由于受濕停水,而由于脾虛,土堅則水清,土虛則水泛濫,實脾則能制水,此必然之數(shù)也。今不補脾而復用疏泄追逐之藥,是重虛其虛也,宜詳辨而深戒之。惟留飲、伏飲停滯中焦及元氣壯實人患水濕,乃可一暫施耳。
2、《本經(jīng)逢原》:紅大戟,性稟陰毒,峻利首推,苦寒下走腎陰,辛散上瀉肺氣,兼橫行經(jīng)脈,故《本經(jīng)》專治十二水,腹?jié)M急痛等證,皆濁陰填塞所致,然惟暴脹為宜,云中風者,是指風水膚脹而言,否則傳寫之誤耳。
3、《本經(jīng)》:主十二水,腹?jié)M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
4、《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發(fā)汗,利大小腸。
5、《藥性論》: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墮胎孕。
6、《日華子本草》: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癥瘕。
7.《本草圖經(jīng)》:紅大戟,春生紅芽,漸長作叢、高一尺以來;葉似初生楊柳,小團;三月、四月開黃紫花,團圓似杏花,又似蕪荑;根似細苦參,皮黃黑,肉黃白色;秋冬采根,陰干?;吹槌稣?,莖圓,高三、四尺,花黃,葉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葉似芍藥,治隱疹風及風毒腳腫。
8.《醫(yī)學啟源》:瀉肺。
9.《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
10.《藥證》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煩。
11.《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壯實體質之腹水、全身水腫、胸肋膜積水等。
1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殺蟲。
生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塊根呈長圓錐形或長紡錘形,多不分枝,稍彎曲,長3~12 cm,直徑0.6~1.2cm。表面棕紅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頂端可見莖痕。質堅實而易折斷,斷面皮部紅褐色,木部棕黃色。氣微,味微辛。
以個大、質堅實、色紅褐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塊根(直徑1cm)的橫切面:木栓層為4~8列木栓細胞。韌皮部寬廣。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束斷續(xù)徑向排列,近形成層處的導管束由數(shù)列導管組成,漸向內呈單列或單個存在,中心可見初生木質部;射線較寬。本品薄壁組織中有稍大的圓形粘液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另有分泌細胞,內含棕色樹脂狀物。
樣品制備:取理化鑒別1項中的乙醚提取液濃縮供點樣用。吸附劑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濕法鋪板,120℃活化2小時。展開劑: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30:15:2)。展距14cm。顯色劑:氨氣熏。
理化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韌皮部寬廣。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束斷續(xù)徑向排列,近形成層處者由數(shù)列導管組成,漸向內呈單列或單個散在。射線較寬。薄壁組織中散存含草酸鈣針晶束的黏液細胞及含紅棕色物的分泌細胞。
(2)取本品粉末1g,置試管中,加水10ml,煮沸10分鐘,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1滴,顯櫻紅色,再滴加鹽酸酸化后,變?yōu)槌赛S色。
(3)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30ml,浸漬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加熱回流30分鐘,立即冷卻,用氯仿振搖提取2次,每次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紅大戟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氨蒸氣中熏后,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栽培
紅大戟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寒喜潮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上栽培為好。
栽培技術:用種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種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條播,將種子均勻播下,覆薄細土,稍加鎮(zhèn)壓,澆水,保持床土濕潤。約經(jīng)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時移移。選陰天,將訂地澆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開穴,穴深12cm,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1hm2用種量7.5kg。分根繁殖:秋季桔葉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進行分根,每根帶有2-3個芽,按行株距30cm×25cm開穴栽種。
田間管理: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應及時補栽,并施1次稀人糞尿。現(xiàn)蕾時要及時摘蕾,再施1次糞肥或餅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
結語: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紅大戟的相關內容,它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廣泛的,相信大家對文中相關的描述都已經(jīng)很清楚了。紅大戟作為一味中藥,它不但可以利尿殺菌,而且還可以治療頭痛呢,有這些癥狀的朋友不妨嘗試用紅大戟來進行調理。
養(yǎng)生加油站 |
- 養(yǎng)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