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隨著健身熱潮的興起,許多人都堅持做健身運動,堅持運動的好處有很多,與此同時,一些比較奇特的健身運動也流行起來?,F代科學論證,進行一些反常態(tài)的逆向運動,可取得不同尋常的健身祛病效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些新異的逆向健身運動,及運動注意事項吧!
新異的逆向健身運動
1、蝸牛葡匐爬行
人和動物明顯的體姿區(qū)別在于體位的改變,隨之引起兩種效果不同的生理反應。醫(yī)學測定,直立使人體極易誘發(fā)腦血管病變和脊椎、腰肌勞損。平時多做低位爬行動作是直立負面反應有效的逆向運動。
如在柔軟、平坦的地面上,做肘部貼地成支撐姿勢的匍匐爬行20-25米,狀似蝸牛匍匐爬行,爬速宜慢,爬幅宜小,重復2-3次,間歇20-30秒。
也可用兩掌撐地交替向前地跪撐爬行。經常練習爬行可消解氣血凝滯,防治痔瘡、椎間盤脫出等常見脊椎病。
2、斗獸退卻步行
前走和后退是兩種肌群功能不同的步行。倒退逆向行走不僅能提高腰背肌、股四頭肌和踝關節(jié)周圍肌力,改善腰部血流和代謝功能,且可增進膝關節(jié)的承受力,鍛煉膝部的肌肉和韌帶;逆向的后退動作,還可以鍛煉小腦的平衡能力。
倒退步動作先由腳趾著地,后至腳跟,身體重心隨即后移,兩肘微屈向后擺動,仿似斗獸退卻步。步行時,兩眼環(huán)視,注意安全。長期堅持對人的思維敏捷、機體的靈活性有促進作用,還可以提高動作的節(jié)律感和協調功能。
3、螃蟹交叉?zhèn)刃?/strong>
側步交叉行走,也是一種交替的逆向運動。慣于正常行走便于日常生活,有助于心血管、消化、內分泌系統得到鍛煉,加強代謝功能。但機體的需求絕非僅此,還需有肢體的平衡覺和關節(jié)靈活性。
從而,正常行走同時,需要學練單足側向交叉的側步橫向行走,模擬螃蟹側向橫行。行走中身體隨時伴著交叉足移換重心,兩手按步伐自如地扭擺,有節(jié)律感,使交叉步與平衡覺融為一體。
側步行有益于腰三角肌、臀部肌群肌力,加強髖、踝關節(jié)靈活性和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4、獼猴倒立踱行
比起直立行走,倒立踱行有很好的健身功效。倒立時血液下沉到腦部,增加腦血流量,大腦及頭部器官得到充分的灌注。常練倒立還可以使人身的骨骼負重狀態(tài)得到改變,排除受地球引力對身體的承受壓力。
許多胃下垂、痔瘡等患者,持恒練習倒立步行都能取得明顯體療效果。
練習倒立逆向行走具有一定技術難度,初練時,可兩手撐地靜止倒掛靠墻,狀似獼猴懸樹倒垂。動作熟練后,由同伴幫助,扶起兩足進行倒立踱行的循序操作。但血管硬化及高血壓患者不宜選練此項活動,以防出現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