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家庭護理
1、注意補充水分
充足的水分可以防止血液濃縮和黏稠,改善外周循環(huán),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很關鍵。
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能防高寒地帶手足凍傷,防夏天的高溫中暑,能預防多種疾病。一天喝8杯左右的水,每天保持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尿色呈淡黃色。簡單的方法是看晨尿,深黃色則表示缺水。
2、注意補充熱量
這里主要是指要做好頭、手、足的保暖工作,防止熱量的散發(fā)。
冬天在室外,身體熱量有40%是由頭部散發(fā),老人外出,要準備好帽子、圍巾、口罩,好穿兩雙襪子,因為寒由腳下生。足部受寒會立即反射到咽喉部及內(nèi)臟小血管收縮,使抵抗力下降。
動物實驗雞的研究表明:雞的體溫高,不易患感冒,但把雞的雙足泡在冰水中10分鐘,雞很快染上感冒。冬天常用熱水泡手泡腳,可擴張咽喉及內(nèi)臟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抵抗力。
3、注意補充營養(yǎng)
中醫(yī)一直強調(diào)入冬要“秋補”、“冬補”,就是未雨綢繆。營養(yǎng)好,體質(zhì)好,就不怕冷。
補法中以燉補為佳,不用煎、炒、烹炸,用的油鹽少,燉補時間長,有利于營養(yǎng)消化吸收,而且燉補可以加入適當藥材,以增強療效,在精心配制中使“食療、藥療、心療”和“營養(yǎng)、美味、文化”有機融合成有中國特色的補品。其中蘿卜羊肉湯就是冬補絕配,羊肉脂肪少,蛋白質(zhì)比例比豬、牛、雞、兔都高,有佳的“蛋白質(zhì)熱動力效應”,吃后周身暖和,身體不怕冷。
4、定期復查勿麻痹
心肌梗死病人出院后,隱患依然存在,一定要克服“萬事大吉”的思想,要嚴格按照醫(yī)囑服藥和復查。 如果再出現(xiàn)胸悶憋氣、心悸、出冷汗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yī),不可掉以輕心。
5、大便通暢勿忘“素”
應多吃蔬菜素食,保持大便通暢。已有便秘的要及時服用緩瀉劑,保持每1~2天排一次大便。加強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必要時作低壓清潔灌腸以協(xié)助排便。
6、“四血”指標勿忘查
所謂“四血”指的是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這四個因素都與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復發(fā)密切相關?;加懈哐獕?、糖尿病和腦血管病的病人,要重視原發(fā)病的治療,并應定期復查一次血壓、血脂、血糖和血黏度,如果高于正常值,就要積極采取治療措施。
7、常服中藥勿留瘀心肌梗死
在中醫(yī)學中屬“胸痹”、“真心痛”的范疇,中醫(yī)認為與阻滯于心脈相關。病后若常有憋氣、心悸、面白神疲、怕冷喜暖、舌淡胖嫩且舌苔白膩者,宜服。若為心前區(qū)有刺痛、胸悶氣短、舌暗紅或有者,可選中成藥調(diào)理。平日可在醫(y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潘生丁以對抗血小板聚集,預防心肌梗死的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