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炒田螺初是從順德傳入廣州的,但當時人們并未懂得使用紫蘇葉炒田螺。雖然他們嘗試過使用辣椒、蒜頭、豆豉為炒田螺的佐料,但始終卻未能除去田螺的泥腥味,實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后來,泮塘一個叫李細蘇農(nóng)夫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用紫蘇葉炒田螺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于是這個方法就很快流傳開來了。
不久,人們再加以改進:在田螺下鍋前先用油撈一下,然后再下紫蘇葉炒,這樣更能帶出田螺的鮮味。于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漸成為了廣州人所喜愛的一道特色美食。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chǎn)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里),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花椒、蔥、蒜、豆豉、鹽等調(diào)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炒田螺的時候都比較喜歡放一些配料,其中假蔞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配料了,假蔞屬于溫性,田螺是涼性。如果吃多田螺太寒了,就會肚子痛,和假蔞放在一起就剛好溫性和涼性的中和了,炒出的田螺也非常香。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quán)歸四川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
炒田螺怎么燒好吃
1. 將田螺放在盆里用清水泡養(yǎng)三天,每天換水二、三次,后把田螺刷洗凈,剁去螺蒂;
2. 把豆豉、蒜頭、紫蘇葉一起搗成茸;
3. 旺火燒熱炒鍋,下油,加入豆豉、蒜、紫蘇茸爆香,盛起;
4. 洗凈炒鍋,旺火燒熱,下油,倒入田螺,然后將精鹽用清水攪勻,淋入鍋內(nèi)炒勻,加蓋約3 分鐘,放豆豉、蒜、紫蘇茸透炒一次,再加蓋約3分鐘,再炒,直至透熟。
營養(yǎng)價值
要有一點技巧,并一點也不文雅,用食指和拇指把螺的尾部放進嘴邊,先吸出其汁,順帶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這叫“欲擒故縱”,再把螺體轉(zhuǎn)過來,把頭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個螺肉便丟進口里,細細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那鮮美,那甘香,令人總有品不足、嘗不夠似的。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各人發(fā)出“滋滋”的響聲,俗稱“親嘴”。如同奏起一首獨特的交響曲,那種美妙的樂趣,令人回味無窮。另注意田螺要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涼了時,肉會變硬變老。
田螺又名香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溝里。為滿足人們需要,這些年來有的地方已發(fā)展人工養(yǎng)殖。
田螺個體不大,肉不多,其真正的肌肉只是螺口伸出來的頭和足,因此在吃田螺時,我們只吃其肉,棄五臟而不吃。
田螺是卵胎生的,其卵在雌體的輸卵管內(nèi)受精,并發(fā)育為小田螺,然后才生出來。春夏之交,田螺一般都懷仔,所以有“三月田螺一肚仔”的說法。
只有六、七月后,田螺的產(chǎn)仔期過去,才慢慢肥壯起來。到中秋節(jié)前后,正是田螺肥滿之時,吃進去又沒有滿腹小田螺仔的掃興之感。
田螺又是一種藥用動物。據(jù)記載,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本草綱目》說“田螺利濕清熱,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腳氣、黃疸。”
民間根據(jù)田螺有“清濕熱、利小便”等之作用,常應用于治療小便不暢、黃疸、中耳炎、痔瘡等癥。但因田螺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虛寒之人不應多吃。
買回來后要養(yǎng)幾天才行.首先用清水洗干凈,然后用一盆(或桶)放入清水將田螺養(yǎng)著,再滴幾滴植物油在上面(讓它把肚子里的臟東西吐出來),每天換一次水,5--7天就可以炒著吃了,很干凈的.田螺
田螺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據(jù)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質(zhì)18.2克,脂肪0.6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其中鈣的含量特別高。
除此之外,它還是一種藥用動物。據(jù)記載,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但因田螺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虛寒之人不應多吃。